鹤警月中露,萤飞雨后天
出处:《初秋杂咏》
清 · 梁松年
有感夜孤坐,相思断复连。
独弹幽怨调,谁拂别离弦。
鹤警月中露,萤飞雨后天。
砧声如识意,莫到戍楼边。
独弹幽怨调,谁拂别离弦。
鹤警月中露,萤飞雨后天。
砧声如识意,莫到戍楼边。
鉴赏
这首诗名为《初秋杂咏》,作者是清代诗人梁松年。诗中描绘了夜晚孤独静坐时的内心感受,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夜孤坐"与"相思断复连"刻画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情感的起伏,仿佛思绪如同琴弦上的旋律,时断时续。
"独弹幽怨调"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独自弹奏的场景,调子充满哀怨,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苦闷。"谁拂别离弦"则以疑问形式,暗示无人能理解或安慰这份离愁。
"鹤警月中露"借鹤鸣声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增添了凄凉的氛围,而"萤飞雨后天"则描绘了雨后萤火虫的出现,象征着即使在困境中,生活仍有微弱的希望。
最后两句"砧声如识意,莫到戍楼边",砧声似乎能感知诗人的愁绪,但诗人恳求不要让这哀愁传至戍楼,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挂念和对战争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秋夜晚的孤独与相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