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象皆自然,人巧谁能寓
出处:《王会之秀才山亭》
宋 · 文同
盘盘翠城山,君在城中住。
溪流第萦转,冈势复回互。
苍林无春冬,啼鸟常旦暮。
漠漠岭头云,霏霏岩底雾。
中间列亭榭,佳景实天付。
物象皆自然,人巧谁能寓。
浮生欲何事,有此即乐处。
况君弟兄贤,信道各已固。
诗书诲儿侄,觞豆燕逢遇。
敢问彼簪裾,何如此巾屦。
溪流第萦转,冈势复回互。
苍林无春冬,啼鸟常旦暮。
漠漠岭头云,霏霏岩底雾。
中间列亭榭,佳景实天付。
物象皆自然,人巧谁能寓。
浮生欲何事,有此即乐处。
况君弟兄贤,信道各已固。
诗书诲儿侄,觞豆燕逢遇。
敢问彼簪裾,何如此巾屦。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盘盘:形容山势环绕。翠城山:绿色的山城。
第:曲折。
冈势:山势。
苍林:青翠的树林。
漠漠:形容云雾浓厚。
簪裾:古代官员的服饰。
巾屦:平民百姓的头巾和鞋子。
翻译
环绕翠绿的城山,你居住在这座城里。溪水曲折流淌,山冈起伏相连。
森林四季如一,鸟儿昼夜鸣叫。
山岭上云雾缭绕,岩石下雾气弥漫。
亭台楼阁错落,美景宛如天赐。
万物皆顺自然,人的智慧难以超越。
人生短暂,何处寻乐?有此地已足够。
况且你兄弟贤良,坚守信念坚定不移。
教诲儿侄以诗书,宴饮相聚常欢畅。
我怎敢问,仕宦的华服,怎能比得上这朴素的衣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山中亭院景象。开篇“盘盘翠城山,君在城中住”表达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安逸感受,同时也是一种对自然美景的享受和融入。紧接着,“溪流第萦转,冈势复回互”写出了山间溪水蜿蜒曲折,以及山势起伏交错,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山水诗常用的意象,用以表现大自然的生动与变化。
接下来,“苍林无春冬,啼鸟常旦暮”描绘出一幅四季如一、鸟语花香的静谧画面。这里的“苍林”指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而“啼鸟常旦暮”则是对时间流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刻画。
中间部分,“漠漠岭头云,霏霏岩底雾”通过对山顶云雾和岩下迷雾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高远与深邃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中间列亭榭,佳景实天付”则点明了山中的亭台是自然美景的一部分,是由上天所赐予人的。
“物象皆自然,人巧谁能寓”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自然本真之美的赞美和崇尚,同时也在思考人工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主张顺应自然,不做过多的人为雕琢。
最后,“浮生欲何事,有此即乐处。况君弟兄贤,信道各已固”表达了诗人对于现世生活的态度,即在这个美好的环境中,就已经心满意足,无需追求更多。而“诗书诲儿侄,觞豆燕逢遇”则是对兄弟之间以诗书为媒介的交流与相聚的赞颂。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精神寄托,以及对亲情、友谊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