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全文

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唐 · 岑参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
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
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
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
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
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拼音版原文

mínshānlǎobàoqínbìncāngrán
shānxiùhuīwèitánsānxiáquán

tánwèibàngāotángkōngshān
shílínsōuliúzàichuāngjiān

ràozhǐnòngyànqīngchányuán
yǎnyàngyuànchǔyúnyùnqiūyān

jiānyángtáishānyuán
yōuyǐnguǐshéntīngjìnglìngěr便biàn

chǔchángduànxiāngfēilèibānbān
shuícáiqīngtóngzhīgēngzhūxián

nénghánrénjīnrénchuán
zhīyīnnánzàiféngjūnfānglǎonián

zhōngyuèluòchóuchàngdōngzhāimián

翻译

白发苍苍的岷山老人,抱着古琴鬓发斑白。
衣袖轻拂过琴上的玉徽,开始弹奏关于三峡的曲调。
这首曲子弹到一半,高大的厅堂仿佛变成了空旷的山岭。
峻峭的石林间风声嗖嗖,忽然感觉它们出现在了窗前。
手指绕动间琴声呜咽,仿佛清流激荡潺潺作响。
旋律回旋如同楚地的云雾,悠扬中又带着秋日烟霞的韵味。
似乎还混杂着巫山的雨声,和那巫山猿猴的哀啼。
这深幽的琴声引得鬼神静听,使人的耳目都为之清新。
楚地的游子听得肝肠寸断,湘妃的泪痕斑斑点点。
是谁用青桐木制作了琴身,又用红色的丝弦紧紧缠绕。
它能承载古人的乐曲,传递给今天的人们。
知音难遇,可惜你已年迈。
曲子弹完月亮也已西落,心中充满惆怅难以入眠在东边的书斋。

注释

皤皤:形容头发花白的样子。
岷山:位于中国西部的山脉。
抱琴:怀抱古琴。
鬓:两鬓,此处指鬓发。
苍然:形容颜色灰白。
衫袖:衣袖。
玉徽:琴上标记音位的玉石。
三峡泉:比喻指代与三峡相关的曲目。
高堂:这里指宽敞的房间或大厅。
空山:形容寂静无人的山岭,比喻空旷的环境。
石林:形容山石耸立如林。
飕飗:形容风声或其他声音尖细而连续。
绕指:形容演奏技巧娴熟,手指灵活。
呜咽:形容声音低沉而凄切,这里指琴声。
青丝:原指黑发,这里可能比喻琴弦或流水。
潺湲:水流缓慢的样子。
演漾:荡漾,飘动的样子。
怨楚云:带有哀怨情绪的云,比喻曲中的情感。
虚徐:缓慢而悠长。
韵秋烟:如同秋日烟雾般缭绕的音乐氛围。
阳台雨:源自古代阳台巫山的典故,象征男女情爱。
巫山猿:巫山的猿猴叫声,常被用来形容哀伤的音调。
幽引:深幽地吸引。
鬼神听:连鬼神都被吸引来聆听。
楚客:楚地的游子或旅人。
肠欲断:形容极度悲伤。
湘妃泪:湘妃即舜帝的两位妃子,常流泪成斑竹,比喻哀伤。
青桐枝:青桐树的枝干,常用于制琴。
縆:缠绕。
朱丝弦:红色的丝弦。
含:包含,承载。
古人曲:古代的曲目。
递与:传递给。
知音:真正理解音乐或艺术的人。
再逢:再次相遇。
惆怅:失意、伤感的情绪。
东斋:东方的书斋或居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情的古琴雅奏图景。诗中的“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形象鲜明地展现了一个白发苍苍、抱着古琴的老者,他的衫袖轻拂玉制的琴徽,为的是弹奏那三峡流泉的壮丽之音。这一开场即设定了一种超脱尘世、高洁清寂的情境。

“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则是说在这古琴的演奏下,即便是在一个宽敞的厅堂中,也会让人感觉到一种空旷和静谧,就像是一座空无一人的山一样。紧接着,“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描述了琴声如同山林间的风,穿过窗户,给室内带来了一份自然之美。

“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中,“绕指”形容手指在琴弦上流畅地滑动,而“青丝激潺湲”则是对琴声的描写,似乎琴声如同溪水一般清澈而又充满活力。

接下来的“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表达了诗人对于古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的深切体会,这里的“演漾”指的是音乐中的流动变化,“怨楚云”则是说这种旋律带着对往昔的哀伤或思念,而“虚徐韵秋烟”则形容这琴声在空气中飘渺如同秋日的轻烟。

诗中还有一连串的意象,如“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通过对比和联想,使得整个场景变得更加神秘和动人。在“幽引鬼神听,净令耳目便”一句中,则是说这种琴声不仅能够吸引世间的鬼神,即使是人类也会被其清冶之音所洗涤,让人的耳目得到一种净化。

随后,“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琴声中的哀艳之美的深刻感受,就像是远方的楚国游子听到了故乡的曲调,不禁心绪难舍;而“湘妃”的泪水则是对古代传说中湘妃悲剧命运的一种联想。

最后,“谁裁青桐枝,縆以朱丝弦”一句,则是在问谁能剪下这青翠的桐树之枝,用朱红色的丝线来制作琴弦,以此承载古人留下的曲调。紧接着,“能含古人曲,递与今人传”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继承和传播古代音乐文化的一种期望。

“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一句中,“知音”指的是懂得欣赏音乐的朋友,而“难再逢”则是说这样的朋友难以遇到,“惜君方年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懂得音乐艺术的朋友年事已高的一种遗憾。

全诗以“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收尾,这不仅是对整个场景的一个总结,也是一种情感上的释放。琴声渐渐结束,而窗外的月亮已经下沉,留给诗人的是一份惆怅之情,在东斋中入睡前回味着这段美妙而又难以忘怀的音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