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留与后人看,要使清风继前迹
出处:《题陈日华二友堂》
宋 · 袁说友
书生作吏从朱墨,官事纷纷何日息。
不堪雁鹜对敲朴,宁解诗书伴松竹。
太丘退食何萧然,笔研不落尘埃边。
前岁读书山水县,今年二友来通川。
料君捧诏还朝日,老盖寒梢应的皪。
此时留与后人看,要使清风继前迹。
不堪雁鹜对敲朴,宁解诗书伴松竹。
太丘退食何萧然,笔研不落尘埃边。
前岁读书山水县,今年二友来通川。
料君捧诏还朝日,老盖寒梢应的皪。
此时留与后人看,要使清风继前迹。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书生:指读书人。吏:官员。
朱墨:公文、官府之事。
息:停止。
雁鹜:比喻庸俗之人。
敲朴:责打。
宁:宁愿。
松竹:象征高洁品质。
太丘退食:指官员下班回家。
萧然:清闲的样子。
笔研:笔和砚台。
尘埃边:不染尘埃。
山水县:指风景优美之地。
通川:地名。
捧诏:接受圣旨。
老盖寒梢:老树寒枝。
的皪:光彩照人。
清风:比喻高尚品德。
前迹:前人的事迹或榜样。
翻译
书生做官忙于文书,何时才能结束这纷繁事务。面对责打无法忍受,宁愿与诗书和松竹为伴。
太丘先生退下用餐时多么清闲,文房四宝始终洁净无尘。
去年在山水间读书,今年两位好友来到通川。
料想你奉诏回朝之日,老树寒枝定会映照你的风采。
这些时光留给后人瞻仰,愿清廉之风延续前人的足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说友所作的《题陈日华二友堂》。诗中,作者以书生入仕后的感慨为背景,表达了对繁琐官事的厌倦和对清雅生活的向往。他感叹自己忙于朱墨文书,不知何时能摆脱俗务。诗人借用“雁鹜敲朴”的典故,暗指官场中的庸俗和压力,更愿意与诗书和松竹为伴,追求高洁的精神生活。
接着,诗人提到友人陈日华在太丘退食时的闲适,笔砚不染尘埃,显示出他对朋友清高品格的赞赏。诗人回忆起自己去年在山水之间读书的经历,如今又有两位好友来访,共同度过时光。他想象着友人将来奉诏还朝的场景,即使那时已是老年,他的清廉节操仍如松枝覆盖的老盖般熠熠生辉。
最后,诗人寄语友人,希望他的清风亮节能够流传后世,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通过描绘官场与隐逸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