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祗应江上鸟,时下讼庭间全文

祗应江上鸟,时下讼庭间

出处:《送延陵张宰
唐 · 陆龟蒙
春尽未离关,之官亦似闲。
不嫌请薄俸,为喜带名山。
默祷三真后,高吟十字还。
祗应江上鸟,时下讼庭间

拼音版原文

chūnjìnwèiguānzhīguānxián
xiánqǐngbáofèngwèidàimíngshān

dǎosānzhēnhòugāoyínshíhái
zhīyìngjiāngshàngniǎoshíxiàsòngtíngjiān

注释

春尽:春天结束。
未离关:还未离开边关。
之官:做官。
似闲:仿佛很清闲。
不嫌:不介意。
请薄俸:微薄的俸禄。
为喜:只因。
带名山:带着名山入仕。
默祷:默默祈祷。
三真:佛教中的三位尊神(如三清)。
高吟:高声吟诵。
十字:指佛经中的经文。
祗应:大概只有。
江上鸟:江上的鸟儿。
时下:偶尔。
讼庭间:法庭周围。

翻译

春天结束仍未离开边关,做官也仿佛很清闲。
不介意微薄的俸禄,只因能带着名山入仕。
默默祈祷之后,高声吟诵佛经,
大概只有江上的鸟儿,偶尔会飞到法庭周围。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春尽之际准备离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即将告别尘世烦恼、归隐山林的喜悦与赞美。诗中“关”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或边塞,诗人强调虽未离开,但心境已如同闲适无忧的状态。此处展现了古人对自然和超脱世俗的心向往。

“之官亦似闲”,则是说即使身为官员,也已经拥有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这种淡泊名利、宁愿归隐山林的情怀,是中国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感表达。

“不嫌请薄俸”中的“薄俸”指的是微薄的俸钱,即官吏的薪金。诗人不嫌弃这点微薄的收入,反而为能带着这些简朴之物归隐山林而感到喜悦。

“为喜带名山”,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喜悦,“名山”可能特指某一著名的山峰,象征着清净与高洁。

诗中“默祷三真后”、“高吟十字还”,是说诗人在默默地向道教中的“三真”(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祈祷之后,高声歌唱着包含十个字的诗句。这里可能暗示了对道家哲学和修炼生活的追求。

最后两句,“祗应江上鸟”、“时下讼庭间”,则描绘了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景象,江上的鸟儿似乎在回应诗人的歌唱,而时间流逝中偶尔有讼庭的声音穿插其间。讼庭通常指的是处理诉讼的场所,这里可能是比喻,用以表达即使在归隐之后,也难以完全避免尘世的纷扰。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和超脱世俗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归隐山林的理解与赞美,以及自己对清净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