眸子外无馀造化,士人中有几公卿
出处:《赠相士陈道人》
宋 · 曾丰
道人满藏是光明,况问麻衣乞得灵。
眸子外无馀造化,士人中有几公卿。
爱名者十忌者百,逢人言失物言得。
试指一贤眉里黄,管招群枉眼中白。
眸子外无馀造化,士人中有几公卿。
爱名者十忌者百,逢人言失物言得。
试指一贤眉里黄,管招群枉眼中白。
翻译
道士满腹都是智慧之光,更何况向穿着麻衣的人求得神灵的启示。他的眼神中仿佛没有多余的造化,读书人中又有多少能成为公卿显贵。
爱慕名声的人常常有上百个禁忌,遇到人就谈论失去的东西,却说自己得到了。
试着指向一个贤良之人,他的眉毛间似乎蕴含着黄玉般的智慧,足以吸引那些原本眼睛里只有黑白是非的人。
注释
道人:修道之人。满藏:充满智慧。
光明:智慧之光。
麻衣:朴素的衣物,常用来形容修行者。
灵:神灵的启示或智慧。
眸子:眼睛。
馀造化:剩余的自然或命运。
士人:读书人。
公卿:古代高级官员。
爱名:热爱名声。
十忌者百:上百个禁忌。
言失物言得:谈论失去的东西,却自夸得到。
贤:贤良之人。
眉里黄:比喻智慧或美德。
群枉:众多黑白不分的人。
眼中白:眼中只有黑白是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赠给相士陈道人的作品,通过对陈道人的描绘,展现了他独特的洞察力和超脱世俗的形象。首句“道人满藏是光明”赞扬了陈道人内心的智慧和内在的光辉,暗示他深藏不露,却能洞悉世事。次句“况问麻衣乞得灵”则描绘了他朴素的外表下隐藏着非凡的灵性,如同麻衣下的神明。
接下来两句“眸子外无馀造化,士人中有几公卿”,通过对比,强调陈道人眼光独到,看透了世间万物的本质,而寻常士人中能有像他这样洞察公卿之位的人实属罕见。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世俗风气的批评,“爱名者十忌者百,逢人言失物言得”指出世人追逐名声的虚伪,而陈道人则不同,他的言行与世俗格格不入。最后两句“试指一贤眉里黄,管招群枉眼中白”,以生动的比喻,说陈道人只需轻轻一指点出真正的贤者,就能使那些原本迷茫的人眼前顿现光明,形象地展示了他识别人才的能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陈道人超凡的智慧和高尚的品格,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弊病,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