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虚若相应,风戛时成吟
出处:《寻水乐洞》
清 · 张洵
空山无丝竹,天籁何处寻。
清响激巉石,奏此太古音。
觅洞犯秋晓,幽哢惟山禽。
扪萝尽孤往,石窦深复深。
泉乳喷岩腹,声发不可喑。
谷虚若相应,风戛时成吟。
多事笑秋壑,爬剔劳苦心。
达者会其理,请看无弦琴。
清响激巉石,奏此太古音。
觅洞犯秋晓,幽哢惟山禽。
扪萝尽孤往,石窦深复深。
泉乳喷岩腹,声发不可喑。
谷虚若相应,风戛时成吟。
多事笑秋壑,爬剔劳苦心。
达者会其理,请看无弦琴。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张洵的《寻水乐洞》描绘了一幅空山静谧、自然和谐的画面。首句“空山无丝竹”展现了环境的寂静与清幽,暗示了诗人对远离尘嚣的向往。接着,“天籁何处寻”表达了对自然声音的探寻,将听觉的享受提升到寻找天籁的高度。
“清响激巉石,奏此太古音”描绘了泉水在岩石间激荡出的原始而纯净的声音,仿佛是远古时代的回音。诗人深入山中,“觅洞犯秋晓”,追寻着这难得的自然乐章,只有山鸟的鸣叫作伴。“扪萝尽孤往,石窦深复深”描绘了诗人独自攀援的场景,表现出他对探索的执着和对未知的好奇。
“泉乳喷岩腹,声发不可喑”进一步刻画了泉水的活力与声音的生动,泉水如乳汁般喷涌,声音响亮而不息。“谷虚若相应,风戛时成吟”则写山谷间的共鸣与风的吹拂,使得泉水的乐音与自然环境相互应和,如同诗人的内心独白。
最后两句“多事笑秋壑,爬剔劳苦心”以自我调侃的方式,表达出寻乐过程中虽辛苦但心怀喜悦的情感。诗人以“达者会其理,请看无弦琴”收束,寓意只有真正领悟自然之美的智者,才能在无声的山水之间感受到生活的乐章,这无弦之琴正是他内心的写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