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全文

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

出处:《忆梦得
唐 · 白居易
齿发各蹉跎,疏慵与病和。
爱花心在否,见酒兴如何。
年长风情少,官高俗虑多。
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

翻译

牙齿和头发都已稀疏,懒散与疾病相伴相和。
是否还爱花在心中,对酒的兴致又是如何呢。
年纪渐长,风雅之情减少,官位虽高,世俗的忧虑却多了。
何时能在红烛之下,再听到那吟唱《竹枝歌》的美妙声音。

注释

齿发:指年龄。
蹉跎:时间消逝,事情未能如期进行。
疏慵:懒散,不勤快。
病和:疾病缠身。
爱花心在否: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是否还在。
见酒兴如何:看到酒时的兴致怎样。
风情:风雅的情趣。
俗虑:世俗的忧虑。
红烛下:形容喜庆或浪漫的场合。
竹枝歌:古代民歌,这里代指民间艺术或热闹的场景。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忆梦得》。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如意境况的感慨。

“齿发各蹉跎,疏慵与病和。”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年华老去、身体衰弱的状态,其中“齿发”指的是牙齿和头发,它们的变化往往是老化的标志,而“蹉跎”则形容行动不便,体力衰退。"疏慵与病和"则表达了诗人对身体状况的担忧。

“爱花心在否,见酒兴如何。”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如花和酒——的依然喜爱,但现实中的感受却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减退。"爱花心在否"询问自己是否仍旧保持着对美丽事物的热爱,而“见酒兴如何”则是询问面对美酒时自己的情绪和反应。

“年长风情少,官高俗虑多。” 这两句诗反映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活中的风雅之情逐渐减少,而由于职位的提升,却要面对更多世俗的忧虑。"年长风情少"表达了岁月流逝带来的精神状态变化,"官高俗虑多"则揭示了社会地位提高所伴随的心灵负担。

“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 最后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几时红烛下"设想着在红色的蜡烛照明下的温馨氛围,而“闻唱竹枝歌”则是希望能再次聆听到那种如同古代诗人所作的《竹枝词》般的清新之声。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面对现实中的种种无奈时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