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髯短,接君之衣兮,臣不敢以手挽
出处:《攀龙引》
宋 · 曹勋
铸神鼎兮荆之阳,鼎成兮宾帝乡。
君乘龙兮龙高翔,臣攀龙兮龙髯短。
龙髯短,接君之衣兮,臣不敢以手挽。
君弃臣兮臣将畴依,臣恸哭兮君不知。
君不知兮可奈何,风雨惨惨兮荆山之阿。
君乘龙兮龙高翔,臣攀龙兮龙髯短。
龙髯短,接君之衣兮,臣不敢以手挽。
君弃臣兮臣将畴依,臣恸哭兮君不知。
君不知兮可奈何,风雨惨惨兮荆山之阿。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攀龙引》,描绘了一幅君臣之间的场景。诗中以铸神鼎的仪式象征着权力转移和君王的威严,"荆之阳"暗示了地点的神秘与重要。"宾帝乡"则寓言般地表达了新君登基的神圣时刻。
"君乘龙兮龙高翔",形象生动,比喻君王如龙飞天,威势无比。"臣攀龙兮龙髯短",臣子试图接近但又有所敬畏,暗示臣子对君主的忠诚与谦卑。"龙髯短,接君之衣兮,臣不敢以手挽",进一步强调了臣子的谨慎和对君权的尊重。
然而,当君王疏远臣子时,"君弃臣兮臣将畴依",臣子流露出无助与彷徨,"臣恸哭兮君不知",表达了深深的哀痛和被忽视的无奈。最后,"风雨惨惨兮荆山之阿"以自然景象收尾,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反映出臣子内心的孤独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君臣关系的微妙变化,以及臣子在权力更迭中的情感波折,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