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西北既巳倾,踆足无能支全文

西北既巳倾,踆足无能支

出处:《哭石交十首
明 · 谢元汴
嗟予如穷鸟,集彼坏木枝。
西北既巳倾,踆足无能支
天下悲流血,驱石而鞭之。
石囟化苗鲧,石怪生龙夔。
此自天地罪,何辞于射笞。
哭石石肝崩,哭石石形犛。
山川有至德,衣食人不知。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元汴所作的《哭石交十首》中的第二首。诗中以“哭石”为题,借石头的形象抒发了对社会不公和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句“嗟予如穷鸟,集彼坏木枝”,诗人自比为困顿的鸟儿,栖息在腐朽的树枝上,形象地描绘出自己身处困境、无处可依的境况。接着,“西北既巳倾,踆足无能支”两句,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动荡与不稳,暗示了诗人所处时代的动荡不安。

“天下悲流血,驱石而鞭之”一句,直指社会的残酷与不公,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诗人用“驱石而鞭之”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统治者对百姓的压迫与剥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接下来,“石囟化苗鲧,石怪生龙夔”两句,运用神话传说中的元素,将石头拟人化,赋予其生命,通过石头的变化来象征社会的变迁与人性的扭曲。这里,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石头与人类社会相联系,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此自天地罪,何辞于射笞”两句,诗人将矛头指向了天地,认为是天地的不公导致了人间的苦难,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无奈与愤慨。同时,也暗含了对社会秩序的反思,以及对改变现状的渴望。

最后,“哭石石肝崩,哭石石形犛。山川有至德,衣食人不知”四句,诗人通过对石头的哭诉,表达了对社会公正与道德的呼唤。山川虽有至高的品德,却无法为人所知,隐喻了社会道德的缺失与人们对于美好品质的忽视。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哭石”的形象,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悲哀,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强烈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