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见犹疑梦,相逢遽语违
宋 · 何文季
风萍渺无迹,一日扣柴扉。
乍见犹疑梦,相逢遽语违。
子方怀远志,谁复挽征衣。
烟雨松楸隔,何当赋式微。
乍见犹疑梦,相逢遽语违。
子方怀远志,谁复挽征衣。
烟雨松楸隔,何当赋式微。
注释
风萍:比喻漂泊不定的人或事物。渺:极小,微不足道。
柴扉:简陋的木门。
乍见:突然看见。
犹疑:犹豫,怀疑。
遽语:突然说出。
子方:你正在。
怀远志:胸怀远大志向。
挽征衣:挽留远行人的衣物,象征挽留。
烟雨:烟雾般的雨水,形容迷蒙的天气。
松楸:松树和楸树,常用于墓地。
式微:出自《诗经》,意为日落西山,引申为归隐或失势。
翻译
风中的浮萍踪影全无,一日间敲响了柴门扉。初次相见仿佛在梦中,交谈之间言语却已违背常规。
你正怀着远大的志向,又有谁能挽留你即将离去的衣裳。
烟雨笼罩着松柏与坟墓,何时能吟诵出对归隐的渴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重逢又匆匆告别的凄清画面。"风萍渺无迹,一日扣柴扉",表达了久客他乡,对远方家人音问的迫切心情。"乍见犹疑梦,相逢遽语违"则写出了久别重逢时的惊喜与仓促,话语之间充满了隔阂和遗漏。"子方怀远志,谁复挽征衣"中,“子”字表明诗人心中的忧虑,对未来道路的迷茫无措,而“谁复挽征衣”则是对过去时光无法挽回的无奈感慨。
接下来的"烟雨松楸隔,何当赋式微"中,“烟雨”营造了一种朦胧、湿润的气氛,“松楸隔”则增加了一份遥远与孤独。而“何当赋式微”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时刻的不确定性和渺小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久居他乡、音问隔绝又匆匆告别时的复杂情绪。诗中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以及对逝去时光无法挽回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