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通鸡犬到,时听度鸾笙
出处:《题度仪堂四首 其二》
宋 · 张继先
近户皆林杪,元非妆点成。
山中行不遍,雨后看尤清。
桃向天边种,云从岭上生。
不通鸡犬到,时听度鸾笙。
山中行不遍,雨后看尤清。
桃向天边种,云从岭上生。
不通鸡犬到,时听度鸾笙。
翻译
靠近房屋都是树林梢头,并非刻意装饰而成。山中的路还没走遍,雨后欣赏更显清新。
桃花种在天边似要延伸,云彩从山岭间自然生成。
这里人迹罕至,连鸡犬都难以到来,偶尔能听到鸾笙的乐声远远传来。
注释
近户:靠近房屋。皆:都。
林杪:树林的顶端。
妆点:装饰。
山中:山里。
遍:完全。
尤:尤其。
桃:桃花。
天边:远处。
云:云彩。
岭上:山岭之上。
通:通过。
鸡犬:鸡和狗。
度:度过。
鸾笙:鸾鸟所鸣的笙箫,古代传说中的仙乐。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山中静谧生活的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隐逸自适的情怀。
“近户皆林杪,元非妆点成。”这里诗人形容自己的居所四周都是树木环绕,而不是精心装饰或人工雕琢。这两句通过对比自然与人工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喜爱和向往。
“山中行不遍,雨后看尤清。”诗人在山中漫步,却发现自己无法将这广袤的景致尽览。特别是在雨后的清新空气中,更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纯净与宁静。这两句强调了山中的美无边际,即使是诗人也只能领略一二。
“桃向天边种,云从岭上生。”这里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桃树似乎要达到天边那么高,而云雾则源自远处的岭山。这两句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不通鸡犬到,时听度鸾笙。”诗人生活的地方甚至连鸡犬之声都很少听到,只有偶尔传来某种乐器的声音。这里通过对比平常家畜之声与乐音的方式,描绘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清幽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写生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山中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