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弄阳春玉柱温,高张霹雳冰弦折
示我无弦趣,徐得山水音。
此时明月方出岭,银塘雨歇澄鲜景。
帘外清风飏篆烟,林间宿鸟低花影。
主宾相对两忘言,心远神清指不繁。
恍惚离鸾临镜舞,逶迤以产绕堂翻。
堂下幽兰团白雪,又听归风催鹤别。
和弄阳春玉柱温,高张霹雳冰弦折。
长侧与短侧,大游复小游。
思归鲁女怨,送远楚妃愁。
乌夜啼时声咽咽,雉朝飞处恨悠悠。
言迟欲速皆闲雅,迟似蟹行速走马。
萧瑟松风入壑深,奔腾石峡流泉泻。
相如文采动琼环,叔夜丰神比玉山。
师旷能令玄鹤舞,琴高亲骂赤鱼还。
此君琴格尤高贵,平正优游兼果毅。
共道清泠合古音,宁知洞越含元气。
罢琴明月照房栊,人坐冰壶碧落中。
朗朗四天无障翳,寥寥五蕴尽归空。
更阑夜久客欲起,散步中庭净如水。
平生不好郑卫声,此夜洗尽淫哇耳。
肯惜知音一再弹,朝朝扫径期之子。
鉴赏
这首诗《听琴篇赠卞琴师》由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描绘了听琴的美妙体验,以及对琴师技艺的赞美。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音乐与自然、情感的交融,以及听者心灵的净化过程。
首句“羡君幽且静,调琴先调心”,表达了对琴师在宁静环境中调琴的羡慕,暗示了音乐创作前的心境准备。接着,“示我无弦趣,徐得山水音”则引出了音乐的意境,仿佛在无弦之琴中,听到了山水间的自然之音,体现了音乐超越物质形式的精神内涵。
“此时明月方出岭,银塘雨歇澄鲜景”描绘了一幅月色初升、水面澄清的画面,为听琴营造了静谧而美好的背景。随后,“帘外清风飏篆烟,林间宿鸟低花影”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使得听者的心灵得以放松。
“主宾相对两忘言,心远神清指不繁”表现了听琴时主客双方心灵相通、忘却言语的状态,强调了音乐能够触动人心深处的情感。接下来的“恍惚离鸾临镜舞,逶迤以产绕堂翻”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音乐如同离鸾在镜中翩翩起舞,又如蜿蜒的流水在堂上回旋,形象地展示了音乐的流动性和感染力。
“堂下幽兰团白雪,又听归风催鹤别”将音乐与自然景象相结合,仿佛在幽兰环绕的雪地中,听到了归风催促着仙鹤离别,进一步深化了音乐与自然、情感的融合。
“和弄阳春玉柱温,高张霹雳冰弦折”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音乐从柔和到激昂的变化,如同春日温暖与夏日雷鸣的不同情感表达。接下来的“长侧与短侧,大游复小游”则可能是指音乐旋律的复杂变化,既有悠长的旋律也有短暂的跳跃。
“思归鲁女怨,送远楚妃愁”引用古代故事,表达了音乐中蕴含的情感深度,仿佛在诉说历史人物的离愁别绪。接下来的“乌夜啼时声咽咽,雉朝飞处恨悠悠”则通过自然界的生物声音,进一步增强了音乐情感的表现力。
“言迟欲速皆闲雅,迟似蟹行速走马”通过对比,赞扬了音乐演奏的从容不迫与节奏的多变,既慢如螃蟹爬行,又快如骏马奔腾,展现了音乐艺术的多样性和高超技艺。
“萧瑟松风入壑深,奔腾石峡流泉泻”再次将音乐与自然景象相连,仿佛松风在山谷中回荡,泉水在石峡中奔腾,展现了音乐的广阔与力量。
“相如文采动琼环,叔夜丰神比玉山”通过引用历史上的文学家和音乐家,赞美了琴师的才华与气质,如同司马相如的文采动人,嵇康的丰神如玉山。
“此君琴格尤高贵,平正优游兼果毅”直接赞美了琴师的琴艺高超,不仅平和正直,而且在演奏中展现出果敢与坚定。
“共道清泠合古音,宁知洞越含元气”表达了对音乐与古音、宇宙元气相合的感慨,强调了音乐的深远意义。
“罢琴明月照房栊,人坐冰壶碧落中”描绘了听琴结束后,月光洒满房间,听者仿佛置身于清澈透明的天地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
“朗朗四天无障翳,寥寥五蕴尽归空”进一步强调了音乐带来的精神净化效果,仿佛四面八方都变得明亮开阔,五蕴(佛教术语,指色、受、想、行、识)都被空寂所包容。
“更阑夜久客欲起,散步中庭净如水”描述了夜深人静时,客人起身散步的情景,庭院如同清水一般宁静。
“平生不好郑卫声,此夜洗尽淫哇耳”表达了诗人对传统音乐的偏好,认为这夜的音乐如同清泉洗涤了内心的杂音。
“肯惜知音一再弹,朝朝扫径期之子”最后表达了诗人愿意再次聆听琴师演奏的愿望,期待与知音共赏音乐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听琴体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及其对人心灵的深刻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对琴师技艺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