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深谁遁迹,寂历自为家
出处:《赠东山寺圆觉上人》
明 · 陶益
阴深谁遁迹,寂历自为家。
饭钵供灵液,蔬盘具异瓜。
鹤翻松顶露,天落佛前花。
静夜焚香炷,东林月未斜。
饭钵供灵液,蔬盘具异瓜。
鹤翻松顶露,天落佛前花。
静夜焚香炷,东林月未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东山寺的高僧圆觉上人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侣日常生活的独特一面。
首句“阴深谁遁迹,寂历自为家”描绘了东山寺所在环境的幽静与僧人选择在此修行的孤独感。这里的“遁迹”意味着僧人远离尘嚣,寻找内心的平静。“寂历”则强调了环境的寂静与僧人内心的孤独,但这种孤独并非消极,而是修行者追求精神自由的体现。
接着,“饭钵供灵液,蔬盘具异瓜”描述了僧人简朴而充满禅意的生活方式。饭钵中的“灵液”可能象征着清泉或纯净之水,寓意着心灵的洗涤;而“异瓜”则暗示着食物虽简单,却能滋养身心,体现了一种超越物质的满足感。
“鹤翻松顶露,天落佛前花”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祥和。鹤在松树顶端翻飞,象征着生命的自由与高洁;露珠与花瓣从天而降,落在佛像前,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佛教信仰的崇高表达。
最后,“静夜焚香炷,东林月未斜”描绘了夜晚僧人在静谧中点燃香烛的情景。月未斜,意味着时间的流逝与修行的持续,香烟缭绕,不仅净化了空气,也净化了心灵,体现了僧人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东山寺僧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的宁静、超脱与内在的丰富,以及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