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封堕贼手,齿寒已亡唇
内荏色徒厉,定知非仁人。
强公本仁者,笑语生阳春。
散为三年泽,不及千里民。
庬恩出岂弟,雅量含清醇。
应容盗取毡,肯叱吏吐茵。
谁知乃中刚,临难气益振。
前年摄虎符,折冲如有神。
邻封堕贼手,齿寒已亡唇。
孤城危累卵,夜卧寄积薪。
清诗见横槊,高会开重闉。
群奔窜狐鼠,万刃抗一身。
岂但虎渡河,遂使盗入秦。
至今忠义士,不数远与巡。
嗟我挟策子,缪作升堂宾。
忠风激中肠,别语聊重陈。
公议谁能掩,伟绩终难湮。
阴功及黎庶,天语形丝纶。
富贵当自兹,照眼功名新。
鉴赏
此诗《送强幼安》由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通过描绘强幼安的品格与事迹,展现了其作为仁者的形象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首句“慈固必能勇,刚亦能近仁”,以慈爱与勇敢并举,说明仁者不仅具备温柔之心,更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果敢之勇,接近于仁德的境界。接着,“内荏色徒厉,定知非仁人”则指出内心虚弱之人,即便外表强硬,也难以称之为真正的仁者。这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强公本仁者,笑语生阳春”赞扬强幼安作为仁者的本质,他的言行如同温暖的阳光,能够融化人心的寒冷。然而,仁者并非一味软弱,而是能够在必要时展现出强大的力量,如“散为三年泽,不及千里民”所描述,仁者的力量虽可能在短期内惠及一方,却能长远地影响更广大的民众。
“庬恩出岂弟,雅量含清醇”进一步描绘了强幼安的宽厚与高雅,他对待他人充满善意,心怀清澈的醇厚之情。面对困难与挑战,他并不畏惧,甚至愿意与盗贼共处一室,体现了其超凡的勇气与胸怀。
“应容盗取毡,肯叱吏吐茵”表明强幼安对权力与物质的淡泊,他更看重的是内心的平和与道德的坚守。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谁知乃中刚,临难气益振”,强幼安的刚毅与勇气愈发凸显,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刻,他的精神也更加坚定。
“前年摄虎符,折冲如有神”赞美强幼安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他的指挥若定,仿佛神助一般。然而,面对邻国的入侵,“邻封堕贼手,齿寒已亡唇”,强幼安的国家陷入危机,他如同唇亡齿寒,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孤城危累卵,夜卧寄积薪”描绘了强幼安在孤城中的艰难处境,夜晚他只能依靠堆积的柴火取暖,象征着他在逆境中的坚韧与坚持。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强幼安依然能够创作出激昂的诗歌,表达出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念。
“群奔窜狐鼠,万刃抗一身”展现了强幼安面对敌人时的英勇无畏,他如同孤身对抗千军万马的勇士,最终将敌人击退,保护了民众的安全。
“岂但虎渡河,遂使盗入秦”强调了强幼安的功绩不仅在于军事上的胜利,更在于他以仁德之心感化了盗贼,使得他们不再为恶。这种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胜利,展现了强幼安作为仁者的深远影响。
“至今忠义士,不数远与巡”将强幼安与历史上的忠义之士相提并论,表明他的事迹与精神将被后世铭记。最后,“嗟我挟策子,缪作升堂宾。忠风激中肠,别语聊重陈”表达了诗人对强幼安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即将分别的不舍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强幼安事迹的描绘,展现了其作为仁者的高尚品质与非凡成就,同时也表达了对强幼安个人魅力与道德风范的深刻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