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知理乱数难争,人事乖违私未平
出处:《乙亥春日》
明 · 凌义渠
也知理乱数难争,人事乖违私未平。
何地从容承日影,普天毕剥战秋声。
魂依蒲稗沟边骨,泪湿胭脂马上情。
直逼寝园堪恸哭,兵戈无乃太纵横。
何地从容承日影,普天毕剥战秋声。
魂依蒲稗沟边骨,泪湿胭脂马上情。
直逼寝园堪恸哭,兵戈无乃太纵横。
鉴赏
这首诗《乙亥春日(其二)》由明代诗人凌义渠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复杂思考。
首联“也知理乱数难争,人事乖违私未平”,开篇即揭示了诗人对于世间纷扰、秩序与混乱难以调和的无奈与感慨。在复杂的人事纠葛中,个人的情感与追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和平静,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悲凉与无力感。
颔联“何地从容承日影,普天毕剥战秋声”,进一步描绘了社会动荡的景象。无论何处,都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秋风中传来的不仅是自然的声响,更是战鼓的回响,象征着无尽的杀戮与痛苦。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平静与人间的战乱形成鲜明对照,强化了主题的悲剧色彩。
颈联“魂依蒲稗沟边骨,泪湿胭脂马上情”,通过具体的意象,展现了战争给个体带来的深重苦难。魂魄依附于荒野中的枯草,暗示生命的脆弱与消逝;而“泪湿胭脂马上情”则描绘了战场上士兵的哀伤与爱情的破碎,将个人情感的悲剧性推向高潮。
尾联“直逼寝园堪恸哭,兵戈无乃太纵横”,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强烈谴责。寝园,本是安息之所,但在战争的威胁下,连最后的安宁也无法保证,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生者命运的深刻反思。最后一句“兵戈无乃太纵横”则以质问的语气,表达了对战争无序、无情的强烈不满与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战争与社会动荡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