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知不及柴桑令,一宿西林便却回
出处:《宿西林寺》
唐 · 白居易
木落天晴山翠开,爱山骑马入山来。
心知不及柴桑令,一宿西林便却回。
心知不及柴桑令,一宿西林便却回。
拼音版原文
[
]
注释
木落:树叶凋落。天晴:天气晴朗。
山翠开:山色因树叶凋落而更显翠绿。
爱山:热爱山景。
骑马入山来:骑马进山。
柴桑令:指东晋诗人陶渊明,曾任柴桑县令,这里借指隐居的人。
一宿:住了一晚。
西林:西林寺,古代的寺庙名。
便却回:就立即回去了。
翻译
树叶凋落晴空下山色更显翠绿,我骑马爱慕这山景深入山中。心里知道自己比不上那隐居的柴桑令,住宿在西林寺后便立刻返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不失野性的山居生活。开篇“木落天晴山翠开”,木叶纷纷落下,天气晴朗,山色显得格外翠绿,这是秋季的景象,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紧接着“爱山骑马入山来”,诗人因喜爱大自然,策马进入深山之中,展示了诗人与自然亲近乃至融为一体的情怀。
下片“心知不及柴桑令,一宿西林便却回”,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自在。柴桑令可能是指某个地方官吏的命令,但诗人表示自己的心境超然,不受外界干扰。一宿即一夜的意思,西林寺可能是诗人停留的地方,尽管只是一夜,诗人却已感到满足,便决定返回。
整首诗语言平易,意境淡远,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山居生活的向往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