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銮坡东畔玉堂东,池莲倒映天光中全文

銮坡东畔玉堂东,池莲倒映天光中

濂溪爱莲非爱莲,天机漏泄圣学传。
耶溪新妆红十里,纷纷开落同葭苇。
銮坡东畔玉堂东,池莲倒映天光中
一般外直还中通,君子之赏清兴同。
顿令退藏心已洗,何必区区色香相旖旎。
下有灵根如磨泥,不染淤泥出清泚。
空闻无物不惹尘,此花即物如入神。
入神当是花之圣,真识还他舂陵人。
绕栏赏者四方彦,瀛洲学士开清宴。
移时歌鼓相喧阗,回首生姿一顾盼。
酒徒历历皆诗豪,笔端浩浩生波涛。
挥洒绳床客如堵,杀尽山中万兔毫。
酒阑客散文章伯,此花自媚宁潇索。
重来嘉会在何时,花馀岁晚仍餐实。

鉴赏

这首明代湛若水的《翰院观莲歌》以莲花为题,通过描绘莲的品格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寄寓了诗人对君子之风的崇尚和对圣学的追求。首句“濂溪爱莲非爱莲”暗指诗人并非单纯欣赏莲花的外在美,而是领悟其内在的高洁品质。接着,“耶溪新妆红十里”形象地写出莲花开满池塘的壮观景象,与“纷纷开落同葭苇”形成对比,强调其与众不同的清雅。

“銮坡东畔玉堂东”点明观莲之地的高贵,莲花倒映天光,更显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态。“一般外直还中通”进一步赞美莲花的内外兼修,君子的欣赏也与此相符,提升了赏花的境界。接下来,诗人感叹莲花能洗涤人心,超越世俗之美,具有超凡脱俗的灵性。

“空闻无物不惹尘”表达莲花不沾染尘埃的特性,而“此花即物如入神”则认为莲花已达至物我两忘的境地,堪称花中之圣。诗人将莲花与“舂陵人”相提并论,暗示对古代贤人的敬仰。观莲的文人墨客才华横溢,歌声鼓乐喧闹,但诗人更赞赏莲花的自然之美,而非繁华的场面。

最后,诗人感慨佳会难再,期待重逢,同时借花寓意,即使岁晚仍保持果实,象征着君子的坚韧和实学。整首诗以莲花为媒介,寓言深沉,展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