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黄河岸,儿童看使臣
出处:《河堤怀古》
明 · 程本立
落日黄河岸,儿童看使臣。
云封龙伯树,风旋马头尘。
荡荡中原地,熙熙上古民。
如何三代下,风俗再难淳。
云封龙伯树,风旋马头尘。
荡荡中原地,熙熙上古民。
如何三代下,风俗再难淳。
鉴赏
这首《河堤怀古》由明代诗人程本立所作,通过对黄河岸边落日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过往历史与现实社会的对比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首句“落日黄河岸”,以夕阳映照黄河的壮丽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流逝感。接着“儿童看使臣”,通过儿童的目光,引出使臣这一历史角色,暗示着历史的传承与变迁。
“云封龙伯树,风旋马头尘”两句,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云雾缭绕的龙伯树象征着古老传说中的神秘与遥远,而风中旋转的马头尘则勾勒出古代战争或旅行的场景,进一步强化了历史的氛围。
“荡荡中原地,熙熙上古民”描绘了一幅广阔而繁荣的古代社会图景,表达了对过去盛世的怀念与向往。“荡荡”形容土地的辽阔,“熙熙”形容人民的和谐与幸福,两者结合,构成了一种理想化的古代社会风貌。
然而,最后一句“如何三代下,风俗再难淳”转折突兀,揭示了诗人对后世社会风气的忧虑。在经历了三代(这里可能暗指夏、商、周或更广义的古代文明)之后,社会风俗难以恢复到过去的淳朴状态,流露出对时代变迁、道德沦丧的深深感慨。
整体而言,《河堤怀古》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场景的诗歌,更是诗人对历史、社会、人性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