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父子具曰圣,相谓为仲尼全文

父子具曰圣,相谓为仲尼

出处:《览古五首 其三
宋末元初 · 方回
父子具曰圣,相谓为仲尼
独于春秋学,盲心无能稽。
僻说竺老滓,苛政斯鞅靡。
神天有弗察,大柄斯人尸。
典午起九死,众鬼宗魔师。
紫宫坐张楚,赤县生刘齐。
镠帅岂办□,□阜实召之。
至今二百年,遗祸殃蒸黎。

翻译

父子都被尊为圣贤,互相称为孔子。
他独自研究《春秋》,专心致志却无人质疑。
他偏爱奇特的解说,推行严苛的政策让人疲惫。
神明天意似乎并未察觉,实则权力掌握在人手中。
典午时期历经生死考验,众多鬼魅尊他为魔师。
紫微宫中张楚势力兴起,赤县之地刘姓王朝诞生。
镠帅是否有能力应对,其实是由那座山川召唤而来。
至今两百年过去,遗留的灾祸仍在祸害百姓。

注释

圣:指非常尊贵、道德高尚的人。
仲尼:孔子的字,这里指代孔子。
春秋:古代编年体史书,此处特指孔子编撰的《春秋》。
稽:查考、验证。
僻说:偏颇的解说或理论。
竺老滓:可能指道教中的某些观念,但具体不明。
苛政:过于严厉的政策。
尸:象征性的主宰,此处指权力的实际掌控者。
典午:中国古代纪年法,此处可能指魏晋时期。
紫宫:古代宫殿的代称,此处可能指皇室。
张楚: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个政权或人物。
刘齐:可能指汉朝刘姓的某一支系。
镠帅:可能指某位地方军事领袖。
□:此处可能是缺失的文字。
阜:山川,此处可能指地理因素。
殃蒸黎:祸害百姓,黎民指的是普通民众。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览古五首(其三)》。从内容来看,这首诗是在探讨儒家学说与道家思想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反思。

“父子具曰圣,相谓为仲尼。”这里指的是孔子的父亲和他本人都被尊称为圣人,孔子又被称为仲尼。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于儒家学说的尊崇。

“独于春秋学,盲心无能稽。”这句话反映出诗人对当时学术界的某种失望或批评。春秋是孔子的著作,被视为儒家经典之一,但是这里却说自己对于这种学问无法深入理解,显示了诗人的自谦和对传统学问的局限性有所感慨。

“僻说竺老滓,苛政斯鞅靡。”这两句涉及道家思想的讨论。竺老指的是庄子,这里的“僻说”可能是指道家的某种偏激或不为人接受的观点。而第二句话中,“苛政”意味着严酷的政治措施,"鞅靡"则是一种严刑,诗人可能是在批评当时的严苛法规。

“神天有弗察,大柄斯人尸。”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上天不再关注人类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权力操纵者的批判。这里的“大柄”指的是掌握国家政权的人,而“斯人尸”则形容他们的行为如同行尸走肉,无生命活力。

“典午起九死,众鬼宗魔师。”这两句诗中的意象较为晦涩。可能是比喻着某种灾难或困境不断发生(“九死”),而人们则像被众多邪恶势力所统治(“众鬼宗魔师”)。

“紫宫坐张楚,赤县生刘齐。”这两句诗涉及了历史人物。紫宫可能指的是皇帝的居所,而“张楚”是一位古代人物,这里可能是在比喻某种政治势力或权威者的出现。而第二句话中的“赤县”和“刘齐”则是历史上的地名和人名,诗人可能在通过这些历史参照来表达自己的某些观点。

“镠帅岂办□,□阜实召之。”这两句中有字未知,但从上下文看,这里或许是在讨论军事统帅的能力和决策问题,以及对其行为的评价。

“至今二百年,遗祸殃蒸黎。”最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历史事件的反思,那些遗留下来的灾难影响仍然持续至今。这里的“二百年”可能是指某个特定事件到诗人所处时代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而这些事件带来的不良后果依旧存在。

总体来看,这首诗反映出了诗人对儒家学说与道家思想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当时政治局势和历史遗留问题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