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悟一泓里,遥连三岛涯
出处:《橘井观二首》
明 · 邓云霄
空明澄碧甃,恍惚见丹砂。
谁悟一泓里,遥连三岛涯。
闲心同酌水,隐吏可餐霞。
愿折庭前叶,浮为海上槎。
谁悟一泓里,遥连三岛涯。
闲心同酌水,隐吏可餐霞。
愿折庭前叶,浮为海上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诗人以橘井为背景,展开了一段关于心灵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思。首句“空明澄碧甃”描绘了橘井的清澈透明,仿佛是天工开物的杰作,给人以纯净无瑕之感。接着,“恍惚见丹砂”一句,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暗示了在这片清水中,或许隐藏着某种神秘或象征性的元素,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空间。
“谁悟一泓里,遥连三岛涯”则进一步拓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将橘井与遥远的三岛相连,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广阔与深邃,也蕴含了对远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精神。这种超越现实的想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闲心同酌水,隐吏可餐霞”两句,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里,“闲心”与“酌水”、“隐吏”与“餐霞”,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归宿,远离尘世的喧嚣,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最后,“愿折庭前叶,浮为海上槎”以橘井前的树叶为载体,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远行的渴望。树叶被想象成可以漂浮于海上的小舟,寓意着诗人希望像这树叶一样,能够随风飘荡,探索未知的世界,实现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橘井这一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心灵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