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怀烟霞想,永念菽水供
依游王公间,尚带山水容。
谪仙信奇逸,蜀僧论丝桐。
寂默谁为听,误比万壑松。
崎岖古今涂,势利纷其中。
晚遗似高识,物我无异同。
是心湛寒水,处处流真空。
犹嫌百年梦,剩此一枝筇。
忽怀烟霞想,永念菽水供。
身为反哺乌,更逐高飞鸿。
斜日澹归袂,不似秋色浓。
孤行拾黄叶,一笑千山重。
桑宿挥馀恋,云楼杳归踪。
从兹与明月,相伴落何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峨嵋:峨眉山。冥冥:深远的样子。
高风:高尚的品格。
王公:达官贵人。
山水容:山水般的淡泊气质。
谪仙:被贬谪的仙人。
蜀僧:四川的僧人。
丝桐:古乐器,泛指音乐。
万壑松:比喻深沉的心声。
势利:世态炎凉。
纷其中:纷繁复杂的社会。
高识:高远的见识。
物我无异同:看待万物与自我无区别。
湛寒水:清澈如寒潭。
真空:真理。
筇:竹杖。
烟霞想:隐居山林的想象。
菽水供:普通的家常生活。
反哺乌:回报养育之恩。
高飞鸿:高飞的大雁。
斜日:夕阳。
归袂:衣袖。
秋色浓:秋天的浓重色彩。
孤行:独自行走。
一笑:微笑。
千山重:千山重负。
桑宿:桑树下。
杳归踪:难以追寻的踪迹。
明月:月亮。
落何峰:落在哪座山峰。
翻译
那位高僧峨眉山清秀,身影高洁如风在达官贵人间游历,依然保持着山水的气质
被贬谪的仙人确实奇特超逸,蜀地僧人谈论着丝桐音乐
在这寂静中,又有谁能倾听?他误以为自己的心声如同万壑松涛
历史长河中,世态炎凉,纷繁复杂
晚年他仿佛拥有高远的见识,看待万物与自我并无分别
他的心境如寒潭清澈,真理在每个角落流淌
即使百年如梦,他还剩下这根竹杖支撑
忽然怀念起隐居山林的日子,永远思念着平凡的家常
作为回报养育之恩的乌鸦,他更向往高飞的鸿雁
夕阳下衣袖淡然,不似秋天色彩浓郁
独自行走,捡拾黄叶,一笑之间,千山重负
在桑树下留恋,云楼之上,踪迹难寻
从此,与明月为伴,不知会落在哪座峰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纯师”的僧人的归隐之景。全诗充满了对高洁、超脱世俗的赞美,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纯师修行所处环境的向往与敬佩。
首句“上人峨嵋秀”即点出了纯师所在之地的灵秀非凡。"冥冥耸高风"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气势磅礴的情景。
接着,“依游王公间,尚带山水容”一句,通过对古人游览圣迹的引用,强调了纯师所处之地不仅自然美丽,而且承载着文化与历史的沉淀。"谪仙信奇逸,蜀僧论丝桐"则在赞美中加入了一种神秘与音乐的元素,增添了一层超凡脱俗的意境。
然而,在“寂默谁为听,误比万壑松”一句中,却又出现了对听者、观者的缺失,这里的“寂默”和“误比”,都表达了一种物是人非的孤独感。这种感觉与诗人对纯师所处环境的赞美形成了鲜明对比,显示出诗人内心深处对僧人的修行境界的向往。
接下来的"崎岖古今涂,势利纷其中。晚遗似高识,物我无异同"一段,则是通过山水之美,再次强调了纯师所在环境的独特与超脱,以及诗人本身对这一境界的理解和共鸣。
而到了“是心湛寒水,处处流真空。犹嫌百年梦,剩此一枝筇”这里,更深入地表达了纯师心灵世界的清澈与纯净,以及诗人自己对世俗纷扰的超越和对永恒之境的追求。
最后,“忽怀烟霞想,永念菽水供。身为反哺乌,更逐高飞鸿。斜日澹归袂,不似秋色浓。孤行拾黄叶,一笑千山重”一段,则是诗人对纯师修行之地的怀念,以及对自己所处环境与心灵状态的自我安慰和超然物外的展望。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敬仰以及对高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身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与追求永恒境界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