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瓜李能终始,免愧于心负此身
出处:《八月六日作四首 其四》
唐 · 韩偓
坐看包藏负国恩,无才不得预经纶。
袁安坠睫寻忧汉,贾谊濡毫但过秦。
威凤鬼应遮矢射,灵犀天与隔埃尘。
堤防瓜李能终始,免愧于心负此身。
袁安坠睫寻忧汉,贾谊濡毫但过秦。
威凤鬼应遮矢射,灵犀天与隔埃尘。
堤防瓜李能终始,免愧于心负此身。
翻译
静观那些辜负国家的人,因无才而无法参与国家大事。像袁安那样忧虑国家,贾谊也只是哀叹秦朝的衰落。
凤凰般的贤人应能避开暗箭,神犀般的智慧使他们超脱世俗尘埃。
保持堤防般的清廉,从头到尾不改初心,以免心中有愧,辜负自己的一生。
注释
包藏:隐藏,指心怀不轨之人。负国恩:辜负国家的恩惠或信任。
经纶: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袁安:东汉名臣,以清廉著称。
贾谊:西汉政治家,曾忧虑汉室衰微。
鬼应遮矢射:比喻贤人不受暗箭攻击。
灵犀:古代传说中犀牛角能辨识邪恶,此处象征智慧。
堤防:比喻道德操守。
瓜李:比喻亲近的人,暗示避免嫌疑。
终始:自始至终,坚持到底。
愧于心:内心感到惭愧。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作品,语言简练而意蕴深长。开篇“坐看包藏负国恩,无才不得预经纶”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厚恩的感念,同时也流露出个人能力不足、未能为国分忧的自谦之情。
接着,“袁安坠睫寻忧汉,贾谊濡毫但过秦”两句,则是通过历史上著名政治家袁安、贾谊的例子,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贤臣能为国出谋划策的敬仰之情。这里的“坠睫寻忧汉”、“濡毫但过秦”生动描绘了他们勤于政事、忧心国家的形象。
中间,“威凤鬼应遮矢射,灵犀天与隔埃尘”两句,则是借用神话传说中的凤凰和犀牛,来比喻自己虽然有志向高远,但现实中的困境却如同阻挡在中间的障碍,使得诗人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最后,“堤防瓜李能终始,免愧于心负此身”两句,通过对比田野中的瓜李能够自在地生长、收获,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虽然能力有限,但仍希望能够在平凡的职位上,不辜负自己的初衷,从而在内心获得一种解脱和安慰。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更通过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以及个人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