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影只立,何如还乡
朅来江南,雪霜备尝。
意不耐暑,虑尔早亡。
乃安水土,羽毛无伤。
仰羡鹓雏,俯趋鹜行。
负影只立,何如还乡。
秋风日高,稻粱已黄。
且谋一饱,勿思翱翔。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对雁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于归乡和生活的思考。"雍雍阳鸟,其居朔方"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个遥远而寒冷的北方场景,其中“朔方”指的是中国古代边塞之地。这只“雍雍阳鸟”,即使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也能安然自得。
然而,随后"朅来江南,雪霜备尝"一转,情境一变,诗人将视角转向温暖的南方。这里的“朅来”表明了雁鸟从北方迁徙至此,而“雪霜备尝”则形象地描绘了它经历过严寒的洗礼。
紧接着"意不耐暑,虑尔早亡"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环境变化对生物影响的思考,似乎在担忧雁鸟能否适应新的环境和气候。然而,随后的"乃安水土,羽毛无伤"却显示出雁鸟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它不仅适应了新的家园,而且毫发未损。
接下来的"仰羡鹓雏,俯趋鹜行"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界中不同生物各安其所的赞美。这里,“仰羡”意味着仰望和敬慕,“俯趋”则表示低头而行,是对比观察中显示出的生命多样性。
"负影只立,何如还乡"一句,则是诗人借题发挥,用雁鸟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归乡的渴望和反思。这里“负影”意味着背靠着自己的影子,“只立”则表现出一种孤独与静谧,"何如还乡"则是一种对于归乡路程的无限向往。
最后两句"秋风日高,稻粱已黄。且谋一饱,勿思翱翔"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体察和对未来的一种规划。在这里,“秋风日高”表明了季节的转换,而“稻粱已黄”则说明了农作物已经成熟。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引出了后面对于当前生活的满足与珍惜。"且谋一饱"意味着要想办法吃饱饭,而"勿思翱翔"则是在告诫自己不要过多追求远大的理想,要脚踏实地。
整首诗通过对雁鸟行为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归乡等主题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