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立泰山巅,爰遇封禅代
出处:《饭溪石》
宋 · 葛绍体
一石类古钟,范模昔谁制。
开辟几岁月,萝蔓疑篆隶。
老木上婆娑,清泉下溶㵝。
左右乱石列,拱若朝玉帝。
惜在道路傍,倦客谩凝睇。
倘立泰山巅,爰遇封禅代。
万乘躬巡幸,想像羲皇际。
铭德刻隽功,表里千万世。
愿言勿轻凿,天意或有待。
开辟几岁月,萝蔓疑篆隶。
老木上婆娑,清泉下溶㵝。
左右乱石列,拱若朝玉帝。
惜在道路傍,倦客谩凝睇。
倘立泰山巅,爰遇封禅代。
万乘躬巡幸,想像羲皇际。
铭德刻隽功,表里千万世。
愿言勿轻凿,天意或有待。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名为《饭溪石》,是宋代诗人葛绍体所作。诗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块形状似古钟的石头,引发他对历史的追溯和对自然的敬畏。他想象这块石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其表面的藤蔓仿佛篆隶般古老,暗示着它的历史积淀。石头矗立在老木间,下方清泉潺潺,四周则是错落有致的乱石,仿佛在向天空致敬,犹如朝拜玉帝。
诗人感慨这块石头位于路边,过往行人只能短暂凝视,但如果能站在泰山之巅,或许能见证帝王封禅的盛况,如同远古时代的羲皇时代。他期待这种神圣的时刻,认为这样的石头应当被铭记,其功德将被世代传颂。最后,诗人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破坏,因为大自然的安排可能还有深远的意义等待揭示。
整首诗寓含了对历史的沉思,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