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气成湿烟,濛濛窗中白
崩崖欲相触,呀豁断行迹。
脱屐寻浅流,定足畏欹石。
路尽十里溪,地多千岁柏。
洞门昼阴黑,深处惟石壁。
似见丹砂光,亦闻钟乳滴。
灵池出山底,沸水冲地脉。
暖气成湿烟,濛濛窗中白。
随僧入古寺,便是云外客。
月出天气凉,夜钟山寂寂。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早入:清晨进入。温门山:地名,代指某座山。
群峰:众多的山峰。
乱如戟:形容山峰耸立,形状像乱刺的戟。
崩崖:崩塌的悬崖。
欲相触:好像要互相接触。
呀豁:形容裂开的样子。
断行迹:路径中断。
脱屐:脱下鞋子。
寻浅流:寻找浅浅的溪流。
定足:站稳脚跟。
畏欹石:害怕滑倒的石头。
路尽:道路的尽头。
十里溪:形容溪流绵延很长。
地多:到处都是。
千岁柏:树龄极长的柏树,形容古老。
洞门:山洞的入口。
昼阴黑:即使白天也很阴暗。
深处:山洞的深处。
石壁:岩石构成的墙壁。
丹砂光:红色矿石(丹砂)发出的光芒。
钟乳滴:钟乳石滴水的声音。
灵池:有灵性的水池,可能指温泉。
山底:山的底部。
沸水:沸腾的热水。
地脉:地下水的流动通道,比喻为地的脉络。
暖气:温暖的气体。
湿烟:湿润的烟雾。
濛濛:形容雾气弥漫的样子。
窗中白:窗户内因蒸汽而显得白色模糊。
随僧:跟着僧人。
古寺:古老的寺庙。
云外客:如同来自云外的访客,形容超脱世俗。
月出:月亮升起。
天气凉:气温变凉爽。
夜钟:夜晚的钟声。
山寂寂:山中非常寂静。
翻译
清晨踏入温门山,众多山峰耸立如剑戟般错落。悬崖仿佛要相互碰触,巨石断裂,路径在此消失。
脱鞋探寻浅浅溪流,站定时畏惧着倾斜的石头。
道路尽头是十里长的溪水,遍地生长着千年古柏。
山洞入口即使白天也阴暗,深处只有一片石壁。
隐约见到朱砂的微光,也听到钟乳石滴水的声音。
神奇的池水从山脚涌出,沸腾的热水冲击着地下的脉络。
热气化作湿润的烟雾,朦胧中窗内一片白茫茫。
随着僧人进入古老的寺庙,仿佛成为了超越云层的访客。
月亮升起天气转凉,夜晚的钟声在寂静的山中回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入山中探幽寻秘的画面,充满了神秘与古朴之美。开篇“早入温门山,群峰乱如戟”便设置了一个雄伟险峻的山势,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可以感受到那种被群峰环绕、气势磅礴的感觉。
接着,“崩崖欲相触,呀豁断行迹”则描写了山路的曲折与险恶,读者可以想象到那崩裂的岩石和崎岖的小径,给人一种探险的心跳感受。
诗人通过“脱屐寻浅流,定足畏欹石”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敬畏之心,同时也传达了行走在这片古老山脉中的谨慎与小心。
“路尽十里溪,地多千岁柏”则描绘了一种深邃幽静的景象,那十里长的溪流和千年古柏共同构筑了一幅时间静止的画面,给人以超脱尘世的宁静感受。
“洞门昼阴黑,深处惟石壁”让我们仿佛进入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那里的光线黯淡,只有坚硬的石壁陪伴着诗人的探索,营造出一种神秘与孤独的氛围。
而后两句“似见丹砂光,亦闻钟乳滴”则是对洞中奇观的描绘,那仿佛可见的丹砂光芒和钟乳滴答声,让人感到这不仅是一次物理上的探险,更是一次心灵的触摸。
“灵池出山底,沸水冲地脉”继续延伸了这种神秘感,那从山腹深处涌出的灵池之水,如同生命之源,给干涸的地脉注入了活力。
“暖气成湿烟,濛濛窗中白”则描绘了一种柔和而迷离的景象,让人感觉到那份山中的温暖与湿润,也许是春天的气息,也许是生命力的萌动。
最后,“随僧入古寺,便是云外客。月出天气凉,夜钟山寂寂”则带领读者走进了一座古老的寺庙,那里有僧侣的身影,有月光下的清凉,也有夜晚敲响的钟声和山间的静谧。这不仅是一种空间上的转换,更是心灵的一次净化与昇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探求生命之谜的意境,是一首充满了禅意和哲思的山水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