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君子兮,噬肯适我
出处:《有杕之杜》
先秦 · 诗经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彼君子兮,噬肯适我。
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
彼君子兮,噬肯来游。
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彼君子兮,噬肯适我。
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
彼君子兮,噬肯来游。
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杕:树木孤生独特貌。杜:杜梨,又名棠梨。
道左:道路左边,古人以东为左。
噬:发语词。
一说何,曷。
适:到,往。
曷:同“盍”,何不。
饮食:喝酒吃饭。
一说满足情爱之欲。
周:右的假借。
游:来看。
翻译
那棵杜梨真孤独,长在路左偏僻处。那君子啊有风度,可愿屈就来访吾?爱贤盼友欲倾诉,何不请来喝一壶?那棵杜梨真孤独,长在路右偏僻处。那君子啊有风度,可愿屈就来看吾?爱贤盼友欲倾诉,何不请来喝一壶?
鉴赏
这首诗出自《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这段文字描绘了一种美好的情感交流场景。"有杕之杜,生于道左"中的"杕"是一种树木的名称,这里可能指的是树枝繁茂的杜鹃花;"彼君子兮,噬肯适我"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邀请,"噬肯"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愿意"或"乐于"之意;"中心好之,曷饮食之"则表现出诗人对于朋友到来的期待和欢迎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重复的结构强调了主题,即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邀请。这种形式上的处理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真挚情感。同时,这种结构也使得整首诗显得既有节奏感,又不失自然流畅,体现出了古代诗歌在形式上的巧妙运用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