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山有禅伯,饮我松间瓢
出处:《涂山篇》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朝发一钱渡,暮宿三江潮。
涂山有禅伯,饮我松间瓢。
遂登福勋庙,还憩汪罔桥。
涂翁不可诘,夜附山鬼妖。
载吊漆姓人,负恶忍兜苗。
既怀弯弓逆,可徒坐不朝。
逆名不可训,姑以后至枭。
涧硔洗遗骨,白日连山椒。
涂山有禅伯,饮我松间瓢。
遂登福勋庙,还憩汪罔桥。
涂翁不可诘,夜附山鬼妖。
载吊漆姓人,负恶忍兜苗。
既怀弯弓逆,可徒坐不朝。
逆名不可训,姑以后至枭。
涧硔洗遗骨,白日连山椒。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的《涂山篇》,描绘了诗人一日的游历和所见所感。首句“朝发一钱渡”写出了诗人清晨出发的情景,暗示旅程的艰辛;“暮宿三江潮”则展示了路途遥远,夜晚投宿于江边。接下来,诗人遇到了禅伯,饮于松下,体现了旅途中的清静与禅意。
诗中提到的“福勋庙”和“汪罔桥”,可能是地名,诗人借此休息,但又遇到神秘莫测的“涂翁”和山鬼,增添了神秘色彩。诗人吊唁“漆姓人”,揭示了当地的历史或传说,而“负恶忍兜苗”可能是指当地人的某种习俗或罪行。
诗人对“弯弓逆”有所警觉,认为不能坐视不理,表达了正义感和责任感。他以“逆名不可训,姑以后至枭”表达对不义者的警告,决心采取行动。最后,“涧硔洗遗骨”象征着净化和超脱,而“白日连山椒”则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色,作为旅程的终结。
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旅行见闻、历史典故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