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尽千旗出,郊平五校分
出处:《奉和圣制答张说南出雀鼠谷》
唐 · 席豫
鸣銮初幸代,旋盖欲横汾。
山尽千旗出,郊平五校分。
前林已暄景,后壑尚寒氛。
风送箫韶曲,花铺黼黻文。
盐梅推上宰,礼乐统中军。
献赋纡天札,飘飖飞白云。
山尽千旗出,郊平五校分。
前林已暄景,后壑尚寒氛。
风送箫韶曲,花铺黼黻文。
盐梅推上宰,礼乐统中军。
献赋纡天札,飘飖飞白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銮:皇帝的车驾。幸:巡幸。
旋盖:转动车盖,指皇帝出行。
汾:汾河。
千旗:众多旗帜。
五校:古代学校或军队编制单位。
暄景:温暖的阳光。
寒氛:寒冷的气氛。
箫韶:古代的音乐名。
黼黻:古代礼服上的花纹。
上宰:最高官员。
中军:军队的中坚力量。
献赋:献上颂文。
纡天札:犹如天意的文书。
飘飖:飘荡。
白云:比喻高尚纯洁的心志。
翻译
皇帝初次巡幸此地,车驾将要横过汾河两岸。山岭尽头,众多旗帜随风飘扬,郊外平坦,五校分列左右。
前方树林已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而后山谷仍有寒冷的气息。
微风吹来,箫韶的乐曲悠扬,花朵仿佛绣有华美的图案。
盐梅之才被推为最高官员,礼乐之事由他统一指挥。
呈献的颂文如同天意所赐,如白云般飘逸无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宫廷狩猎活动的景象。从“鸣銮初幸代,旋盖欲横汾”可以看出,这是一次帝王亲征的活动,銮铃声响起,皇帝的车驾即将到达代地,准备越过汾水。这两句描绘了气势宏大、排场壮观的开篇。
“山尽千旗出,郊平五校分”则是对狩猎现场布置的描述,千军万马汇聚在一处,旌旗飘扬,营帐遍布于广阔的郊野之中。"前林已暄景,后壑尚寒氛"这两句则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春秋交替的时节感和空间感。
诗人在“风送箫韶曲,花铺黼黻文”中运用了动人的意象,将狩猎中的乐声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盐梅推上宰,礼乐统中军"则表现了狩猎活动的庄重与严肃,以及对中央权威的尊崇。
最后,“献赋纡天札,飘飖飞白云”通过诗人向帝王进呈诗赋的场景,展示了文人学士的才华,同时也表达了对皇上的颂赞之情。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狩猎活动的盛况,也反映了唐代宫廷文化生活的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