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知明日当长至,便望今年可太平
出处:《冬至前一日至谷熟遇赵子和大夫》
宋 · 晁说之
盗贼羌胡逐队行,几家避难到荒城。
也知明日当长至,便望今年可太平。
京国笙歌无寂寞,将军旗鼓耐纵横。
钝庵居士全非钝,先我驱车百感生。
也知明日当长至,便望今年可太平。
京国笙歌无寂寞,将军旗鼓耐纵横。
钝庵居士全非钝,先我驱车百感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盗贼:指外族入侵者或盗匪。羌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泛称。
荒城:荒废或无人烟的城市。
明日:明天。
长至:冬至,古代重要的节气,表示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京国:京城,首都。
笙歌:笙和歌声,形容繁华景象。
寂寞:冷清,寂静。
将军:古代军事领袖。
旗鼓:旗帜和战鼓,象征军事力量。
耐纵横:能够应对各种情况。
钝庵居士:诗人的自谦或他人对诗人的称呼。
非钝:并非真的愚钝。
先我:在我之前。
百感生:各种情感交织而生。
翻译
盗贼如羌胡般成群结队,一些人家逃难来到荒凉的城池。他们也知道明天冬至将至,期盼今年能迎来太平岁月。
京城的音乐歌舞不再冷清,将军的旗帜鼓声依旧响亮。
钝庵居士并非真的迟钝,他先我一步,心中涌起种种感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社会景象,以冬至前一日为背景,人们因盗贼横行而纷纷逃往荒城避难。诗人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冬至节日的期盼,希望借此能带来暂时的安宁,期待今年能够太平。他笔下的京城虽然笙歌依旧,但暗含着战乱下的寂寞,而将军的旗鼓虽显英勇,却无法阻止局势动荡。最后,诗人自比为钝庵居士,感叹自己在这样的时局中,先于他人感受到百感交集的情绪。整首诗寓情于事,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