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几两屐,莫厌频来集
出处:《岐亭五首,并叙 其四》
宋 · 苏轼
酸酒如韭汤,甜酒如蜜汁。
三年黄州城,饮酒但饮湿。
我如更拣择,一醉岂易得。
几思压茅柴,禁网日夜急。
西邻椎瓮盎,醉倒猪与鸭。
君家大如掌,破屋无遮羃。
何从得此酒,冷面妒君赤。
定应好事人,千石供李白。
为君三日醉,蓬发不暇帻。
夜深欲踰垣,卧想春瓮泣。
君奴亦笑我,鬓齿行秃缺。
三年已四至,岁岁遭恶客。
人生几两屐,莫厌频来集。
三年黄州城,饮酒但饮湿。
我如更拣择,一醉岂易得。
几思压茅柴,禁网日夜急。
西邻椎瓮盎,醉倒猪与鸭。
君家大如掌,破屋无遮羃。
何从得此酒,冷面妒君赤。
定应好事人,千石供李白。
为君三日醉,蓬发不暇帻。
夜深欲踰垣,卧想春瓮泣。
君奴亦笑我,鬓齿行秃缺。
三年已四至,岁岁遭恶客。
人生几两屐,莫厌频来集。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哲学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反映了他在黄州期间的隐居生活和饮酒的情趣。诗中通过对比酸甜两种不同的酒,表达了诗人对待酒的态度以及生活中的选择与放纵。
"三年黄州城,饮酒但饮湿。" 这两句直接揭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在黄州居住了三年,只是为了解渴而饮酒,没有过多的享乐。
"我如更拣择,一醉岂易得。"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选择和对一醉难求的感慨,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几思压茅柴,禁网日夜急。" 这里写出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忙碌,他要处理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比如堆积草料、修补捕兽工具等,这反映了他的自给自足和简朴。
接下来的几句“西邻椎瓮盎,醉倒猪与鸭。君家大如掌,破屋无遮羃。”则描绘了一种荒废的生活场景,表现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
"何从得此酒,冷面妒君赤。定应好事人,千石供李白。" 这里的“冷面妒君赤”指的是酒色的鲜红和诗人的喜爱,而“千石供李白”则是对唐代诗仙李白的仰慕,表达了诗人想要像李白那样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
最后几句“为君三日醉,蓬发不暇帻。夜深欲踰垣,卧想春瓮泣。”则写出了诗人在饮酒后的放纵和对自然的向往,他甚至愿意像古代隐者那样越墙而去,寻找心中的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苏轼超脱世俗、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