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转晨风细,阴生夜月繁
出处:《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 其七》
宋 · 彭汝砺
最忆东林竹,萧疏入梦魂。
秋枝馀凤实,春径长龙孙。
声转晨风细,阴生夜月繁。
几时归袂接,烂熟醉芳樽。
秋枝馀凤实,春径长龙孙。
声转晨风细,阴生夜月繁。
几时归袂接,烂熟醉芳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东林竹林的深深怀念与向往之情。诗人以“最忆东林竹”开篇,直接表达了对竹子的喜爱与记忆之深。接下来,“萧疏入梦魂”,将竹子的疏朗形象与诗人内心的思绪相连,仿佛竹子的影子在梦中萦绕,生动地展现了竹子在诗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秋枝馀凤实,春径长龙孙”两句,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来象征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延续。秋日里竹枝上残留的凤实,象征着过去岁月的痕迹;而春天竹径旁新生的龙孙,则预示着新生与希望。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四季更替下的竹林景色,也蕴含了对生命循环与自然规律的深刻感悟。
“声转晨风细,阴生夜月繁”则进一步描绘了竹林在不同时间下的声音与光影变化。晨风中竹叶轻轻摇曳的声音,细腻而悠扬;夜晚月光下竹林的阴影更加繁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这两句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感受,展现了竹林独特的魅力和诗人对其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欣赏。
最后,“几时归袂接,烂熟醉芳樽”表达了诗人对回归竹林生活的渴望与期待。他想象着与兄弟们一同归来,共享竹林中的美好时光,畅饮美酒,沉浸于自然与友情的欢愉之中。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竹林生活的向往,也寄托了他对亲情与友情的深厚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东林竹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亲情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