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讽平津好珠玉,不知更得及门么
出处:《酬韦相公见寄》
唐 · 贯休
盐梅金鼎美调和,诗寄空林问讯多。
秦客弈棋抛已久,楞严禅髓更无过。
万般如幻希先觉,一丈临山且奈何。
空讽平津好珠玉,不知更得及门么。
秦客弈棋抛已久,楞严禅髓更无过。
万般如幻希先觉,一丈临山且奈何。
空讽平津好珠玉,不知更得及门么。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盐梅:比喻贤才或调味品。金鼎:象征尊贵或高雅的器皿。
空林:寂静的森林,寓指远离尘世的地方。
秦客:指远方的客人。
楞严禅髓:佛教经典《楞严经》的精义。
先觉:先知先觉的人。
平津:形容事物珍贵,也指显赫的地位。
翻译
盐梅调和的金鼎美食,诗篇寄予空寂的山林,问候频繁。远方的客人下棋已成往事,深究佛法的楞严精髓无人能超越。
世间万物如梦幻泡影,谁能预先察觉?面对高山,又能如何呢?
空谈平津的珍贵,却不知是否还能得到真正的传承。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名为《酬韦相公见寄》。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盐梅金鼎美调和”,这里的“盐梅”指的是盐浓而梅苦,比喻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金鼎则代表高洁、纯正。诗人通过这两物比喻自己的心性和韦相公相同,都追求高尚和谐。
接着,“诗寄空林问讯多”,表达了诗人通过诗歌传递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希望得到回音。“秦客弈棋抛已久”中,秦客指的是远方的朋友,而弈棋则是比喻两人之间的交流已经断绝很久。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远方朋友深切的思念。
“楞严禅髓更无过”,这里引用了佛经《楞严经》的内容,表明诗人对于禅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修为,同时也暗示他对韦相公的尊敬,因为后者也是有深厚文化素养之人。
“万般如幻希先觉,一丈临山且奈何”,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的哲思,认为世间万物都像幻梦一样不真实,而他却渴望早日觉醒。同时,他面对高不可攀的理想(一丈之高)而感到困惑和无奈。
最后,“空讽平津好珠玉,不知更得及门么”,诗人在这里自问,是否还能有机会得到那些珍贵的知识与智慧。这里的“空讽”意味着空谈或虚夸,而“平津”则是比喻知识和智慧的源泉。“珠玉”象征高尚纯净的思想和文化,而“及门”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珍贵之物的渴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情感,也展示了他对知识、智慧和友谊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