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南朝三百六十寺,至今一一荒烟里
出处:《慈光寺前明郑贵妃袈裟歌》
清 · 黄景仁
山僧篝火登佛楼,登箧示我前朝物。
水田一袭镂彩成,光焰至今犹未歇。
岭猿睥睨山禽惊,想见一骑中官擎。
当时佞佛成阃教,九莲衍得椒房名。
昭华宠占六宫冠,十方建寺谁能争。
是日君心眷如意,宛转星前誓神器。
久看幻海漫阴氛,可柰廷臣与家事。
神庙移归玉合空,百劫难添蠹余字。
从可添丝绣佛龛,谁教结习犹眈眈。
渐报蛾群起河北,尚闻芦税赐淮南。
转眼身肥不能走,贼前请命嗟何有。
可怜佛远呼不闻,有福祈来付杯酒。
洛阳宫殿安在哉,珠襦玉匣飞成灰。
犹余此物镇初地,空山阅得沧桑来。
君不见南朝三百六十寺,至今一一荒烟里。
又不见萧梁同泰何崔巍,朝闻舍身夕被围。
铜驼荆棘寻常见,何论区区一衲衣。
水田一袭镂彩成,光焰至今犹未歇。
岭猿睥睨山禽惊,想见一骑中官擎。
当时佞佛成阃教,九莲衍得椒房名。
昭华宠占六宫冠,十方建寺谁能争。
是日君心眷如意,宛转星前誓神器。
久看幻海漫阴氛,可柰廷臣与家事。
神庙移归玉合空,百劫难添蠹余字。
从可添丝绣佛龛,谁教结习犹眈眈。
渐报蛾群起河北,尚闻芦税赐淮南。
转眼身肥不能走,贼前请命嗟何有。
可怜佛远呼不闻,有福祈来付杯酒。
洛阳宫殿安在哉,珠襦玉匣飞成灰。
犹余此物镇初地,空山阅得沧桑来。
君不见南朝三百六十寺,至今一一荒烟里。
又不见萧梁同泰何崔巍,朝闻舍身夕被围。
铜驼荆棘寻常见,何论区区一衲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历史场景,以明朝郑贵妃的袈裟为线索,展现了时代的变迁和佛教文化的兴衰。诗人通过山僧展示的前朝遗物——一件精美的水田图案袈裟,引发了对历史往事的追忆。袈裟上的光彩依旧,象征着昔日宫廷的繁华,以及佞佛之风的盛行。
诗人提及“昭华宠占六宫冠”,暗示了贵妃的地位显赫,而寺庙的建设与她的影响力密切相关。然而,随着时光流转,“久看幻海漫阴氛”,朝廷内外矛盾重重,连寺庙也难逃衰败的命运。贵妃的奢靡生活不再,只剩下空山中的佛像和残破的经文。
诗中提到的“南朝三百六十寺”和“萧梁同泰”的例子,进一步强调了佛教寺庙的兴衰与王朝更迭同步。最后,诗人感慨“铜驼荆棘”、“区区一衲衣”的荒凉,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世事无常的深深感叹。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通过对一件袈裟的描绘,揭示了历史的厚重和人生的无常,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