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朝气节都如是,岂特泉南靖海施
出处:《过海澄感事 其二》
清末民国初 · 许南英
唾手功名称异数,平心而论总非宜。
人除清室存明室,公助胡儿杀汉儿!班爵自应功狗冠,盖棺莫使草鸡知!易朝气节都如是,岂特泉南靖海施!
人除清室存明室,公助胡儿杀汉儿!班爵自应功狗冠,盖棺莫使草鸡知!易朝气节都如是,岂特泉南靖海施!
鉴赏
这首诗《过海澄感事(其二)》由许南英在清末近现代初时期创作,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与感慨。
首句“唾手功名称异数”,以“唾手”形容轻而易举取得的功名,却冠以“异数”,暗示这种轻易得来的成就并非正常途径所获,可能暗含讽刺或批判之意。
“平心而论总非宜”则表明作者认为,无论从何种角度考量,这样的行为都不适宜,可能指涉某种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或权力的情况。
“人除清室存明室,公助胡儿杀汉儿”这两句直接点明了历史上的某种冲突与对立,即有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民族情感,甚至助纣为虐,导致不同族群间的暴力冲突。
“班爵自应功狗冠,盖棺莫使草鸡知”两句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对于功名利禄的讽刺态度,认为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高位的人,最终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其功绩或罪行终将被遗忘。
“易朝气节都如是,岂特泉南靖海施!”最后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在历史变迁中,个人的气节与坚持往往难以抵挡时代的洪流,即使是面对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也难以改变大局。这里“泉南靖海施”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但作者强调的是,这样的例子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正义以及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