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髯刑马地,一怒江汉清
出处:《发黄州泊巴河游马祈寺》
宋 · 陆游
南望武昌山,北望齐安城。
楚江万顷绿,著我画舫横。
云帆不须挂,鼍鼓不须鸣。
淡然隐曲几,山水相逢迎。
疏雨漏薄日,非阴亦非晴。
晚泊巴河市,小陌闻屐声。
紫髯刑马地,一怒江汉清。
中原今何如,感我白发生。
楚江万顷绿,著我画舫横。
云帆不须挂,鼍鼓不须鸣。
淡然隐曲几,山水相逢迎。
疏雨漏薄日,非阴亦非晴。
晚泊巴河市,小陌闻屐声。
紫髯刑马地,一怒江汉清。
中原今何如,感我白发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武昌山:地名,位于今湖北武汉。齐安城:古地名,今湖北黄冈。
楚江:指长江在古代楚地的部分。
画舫:装饰华丽的游船。
鼍鼓:用鼍皮制成的鼓,古代军中常用。
淡然:平静、悠闲的样子。
曲几:弯曲的矮桌。
巴河市:地名,今湖北巴东。
紫髯:对古代某人的代称,可能因其胡须颜色。
中原:古代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白发:指年老的象征,此处表达感慨时光流逝。
翻译
南边遥望武昌山,北边凝视齐安城。浩渺的楚江水泛绿,映衬着我画舫静静横行。
无需挂起云帆,也不必击打鼍鼓。
悠闲地坐在弯曲的几案旁,山水仿佛在迎接我的到来。
稀疏的雨滴穿透微弱的阳光,既非阴天也非晴朗。
傍晚时分,我在巴河市停船,听到小路上木屐声响起。
这里是昔日紫髯人受刑之地,他的愤怒使江汉水澄清。
如今的中原又如何,感叹岁月使我满头白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发黄州泊巴河游马祈寺》,描绘了诗人从黄州出发,泊舟巴河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南望武昌山,北望齐安城”展现了诗人远眺的景象,对历史遗迹的怀想。接着,“楚江万顷绿,著我画舫横”写出了江水浩渺,画舫悠然的宁静画面。
诗人表达出对自然的欣赏和超脱,“云帆不须挂,鼍鼓不须鸣”,流露出淡泊名利的心境。他悠然坐在曲几上,享受山水间的静谧与迎接。“疏雨漏薄日,非阴亦非晴”描绘了微妙的天气变化,增添了诗的意境。
“晚泊巴河市,小陌闻屐声”描绘了傍晚时分泊船于市集的场景,远处传来行人的脚步声,生活气息浓厚。最后两句,“紫髯刑马地,一怒江汉清”,借典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对中原局势的忧虑,以“感我白发生”收束,流露出诗人壮志已老的苍凉心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既有山水之乐,又有历史沉思和个人命运的感叹,展现了陆游诗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