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花林下饮,爱草野中眠
出处:《游春十二首 其七》
唐 · 姚合
悠悠小县吏,憔悴入新年。
远思遭诗恼,闲情被酒牵。
恋花林下饮,爱草野中眠。
疏懒今成性,谁人肯更怜。
远思遭诗恼,闲情被酒牵。
恋花林下饮,爱草野中眠。
疏懒今成性,谁人肯更怜。
翻译
悠闲的小县官,新年里面容憔悴。远方的思绪让他苦恼,闲暇的心情被美酒牵引。
他喜爱在花丛中饮酒,热爱在野外草地中睡眠。
如今他的懒散已成天性,又有谁能理解并怜惜他呢?
注释
悠悠:悠闲的样子。小县吏:小地方的官员。
憔悴:形容面容疲倦、瘦弱。
新年:新的一年的开始。
远思:遥远的思念或忧虑。
恼:使人心烦。
闲情:空闲的心情。
酒牵:被酒所吸引。
恋花:热爱花朵。
林下饮:在树林下饮酒。
爱草:喜欢草地。
野中眠:在野外睡觉。
疏懒:懒散。
性:本性。
谁人:何人,指代他人。
更怜:更加怜悯。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游乐之情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悠然自得的情怀。
“悠悠小县吏,憔悴入新年。”这里设定了一位小县官员在新的一年里心境的悠闲与忧虑交织。"远思遭诗恼,闲情被酒牵"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沉浸于遥远的思考和诗意中,一方面又让闲适的情怀随着酒意流转。
接着,“恋花林下饮,爱草野中眠”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深厚情感。这里的“恋花”与“爱草”,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无限眷恋的心境。在这个过程中,诗人的自我意志似乎已经融入自然,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最后,“疏懒今成性,谁人肯更怜。”这里的“疏懒”指的是一种悠闲、不急躁的情怀,而“今成性”则意味着这种情绪已成为诗人的本性。"谁人肯更怜"表达了一种淡然若远的人生态度,似乎在询问,在这样的自然之中,又有谁会对这份孤独的美感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怜悯。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游乐的情景描绘,以及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