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降失策国非国,清野无粮人食人
出处:《二月阅邸报》
宋 · 王迈
闻道边头数万兵,倒戈归我我遗民。
处降失策国非国,清野无粮人食人。
关外数州城不猎,山阳孤戍草无春。
书生忧愤空头白,自有经纶社稷臣。
处降失策国非国,清野无粮人食人。
关外数州城不猎,山阳孤戍草无春。
书生忧愤空头白,自有经纶社稷臣。
注释
边头:边境。倒戈:放下武器,投靠。
失策:错误的决策。
清野:清除或破坏农田,使敌人无法获取粮食。
社稷臣:指能治理国家的重要官员。
翻译
听说边境聚集了数万士兵,他们放下武器归顺,成为我们的子民。投降的策略失误,国家不再是完整的,野外没有粮食,人们自相残杀求生。
关外的几个州城无人防守,山阳的孤军守卫之地连春天的草木都未见生机。
读书人满心忧虑愤慨,头发却因空虚而变白,但自然会有治理国家的栋梁之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留下的荒凉景象和人民的苦难。"闻道边头数万兵,倒戈归我我遗民"表达了作者对战乱后国家残破、人民流离失所的深切感受。"处降失策国非国,清野无粮人食人"则直白地揭示了战争带来的饥荒和人伦沦丧。
诗中的"关外数州城不猎,山阳孤戍草无春"进一步描绘了战后的废墟与萧瑟景象。"书生忧愤空头白,自有经纶社稷臣"则表达了知识分子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无奈,同时也暗示着他们对恢复秩序、重建家园的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将战争前的繁华与战后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作者深沉的历史忧思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语言简洁有力,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宋代士大夫对于国家安危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