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蔡既失道,周公遂相残
召公乃赋诗,棠棣良可观。
圣贤尚如此,末世讵得安。
斗粟与尺布,至今兴永叹。
汝南贤伯仲,乡评蔼芝兰。
冰清而玉洁,友于甚相欢。
鸿雁识先后,鹡鸰知急难。
同衣且共爨,怡怡生理宽。
埙篪翕和乐,学海窥波澜。
好爵岂终靳,未用咏考槃。
他年表门闾,紫荆出檐端。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失道:违背正道。相残:兄弟间产生冲突。
赋诗:创作诗歌。
棠棣:古代植物,象征兄弟情谊。
末世:社会衰落时期。
斗粟:少量谷物。
伯仲:兄弟中的长幼或才能出众者。
蔼芝兰:比喻人的品德高尚。
友于:兄弟关系。
鸿雁:鸟名,常用来比喻信使。
考槃:古代隐士的生活方式。
翻译
管蔡违背正道,周公兄弟间起了纷争。召公为此写下诗歌,内容涉及棠棣,寓意深刻。
即便是圣贤也会有矛盾,末世怎可能安宁。
小小的谷物和布匹,引发人们长久的感慨。
汝南的贤人兄弟,乡里的评价如同芝兰。
他们品性高洁,兄弟情深如冰清玉洁。
鸿雁懂得顺序,鹡鸰在困难时互相扶持。
共享衣物,共炊生活,内心快乐宽广。
音乐和谐,如同在学海中探索波涛。
美好的爵位不会永远被吝啬,不必效仿隐居者。
将来定会显赫门第,如同紫荆花开满屋檐。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处权所作,名为《题周氏棣华堂》。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忧虑,同时也赞美了友情的纯洁与深厚。
"管蔡既失道,周公遂相残" 这两句引出了古代管仲与蔡泽之间因为政治理念不同而导致的冲突,进而提及周公旦的英明,暗示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
"召公乃赋诗,棠棣良可观" 召公在此处被描绘为一个才情并茂之人,其诗歌流传后世,令人赞叹。棠棣形容其诗歌结构严谨而美好。
接下来的两句 "圣贤尚如此,末世讵得安" 表示了作者对于古代圣贤之所以能够在乱世中保持自己的道德高度的敬仰,同时对后世道德衰败感到无从安慰。
"斗粟与尺布,至今兴永叹" 这里提到的“斗粟”和“尺布”是古代贤士斗米和布施的故事,象征着他们的高尚品格。作者通过这些典故表达了对古人美德的赞赏。
"汝南贤伯仲,乡评蔼芝兰" 汝南贤伯指的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其“蔼”字形容其德行之美好,如同芝兰之香远闻。乡评即乡里人们的评价,表明了当地对他的尊敬与赞誉。
"冰清而玉洁,友于甚相欢" 这两句描写的是纯洁无瑕的情谊和美好的友情,如同冰清玉洁般令人向往。
"鸿雁识先后,鹡鸰知急难" 鸿雁(大雁)与鹡鸰(一种水鸟)的比喻,说明了朋友间能够相互理解和支持,即使是在困难时刻也能感同身受。
"同衣且共爨,怡怡生理宽" 描述的是朋友之间如同穿着相同的衣服、共享火炉取暖的温馨场景,展现了深厚的情谊和包容之心。
"埙篪翕和乐,学海窥波澜" 埙篪即琴瑟,翕和指音乐和谐。诗人通过音乐比喻,表达了对知识海洋的探索与对生活波折的观察。
"好爵岂终靳,未用咏考槃" 好爵(美酒)岂有尽头之意,未尝(未用)即未饮用。咏考槃即品味诗书,作者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和文化享受的向往。
最后两句 "他年表门闾,紫荆出檐端" 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境界的情景。紫荆(一种香草)从屋檐间生长,象征着清幽脱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于友情、道德与文化的高度评价,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