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昔闻已觉心思启,今见顿使蒙蔽发全文

昔闻已觉心思启,今见顿使蒙蔽发

出处:《书李西台诗帖
宋 · 华镇
古来论书如论马,不看皮毛看筋骨。
赤骥虽瘦神彩骏,骨筋强奇气突兀。
点画筋骨生笔端,昔人小伎不自忽。
用笔临纸如用兵,敌阵深攻横驰突。
水墨淋漓无顾藉,锋毫来往轻陵捽。
皂雕苍隼搏秋天,老蜃长蛟结幽窟。
李唐末年天下乱,剑戟纵横文艺缺。
钟王遗法散不传,二百年来更芜没。
卧豪侧管不到纸,狐渡春冰轻窸窣。
寻踪貌影见形似,坐拟前人已超越。
秃尽南山千兔毫,妙绝曾无一毛发。
西台老李得古意,挥洒工夫通恍惚。
昔闻已觉心思启,今见顿使蒙蔽发
缥襮欲卷更复开,明发临风到华月。

鉴赏

此诗《书李西台诗帖》由宋代诗人华镇所作,其内容生动描绘了书法艺术的精髓与创作过程。诗中以“论书如论马”开篇,将书法与骑马相提并论,强调了书法艺术的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的统一,如同评价一匹马不仅要看其皮毛,更要关注其筋骨。

接着,诗人通过“赤骥虽瘦神彩骏,骨筋强奇气突兀”两句,以马为喻,形象地说明了书法作品中即使线条瘦削,也要展现出其内在的强劲与灵动。这不仅是对书法技艺的赞美,也是对艺术家精神境界的肯定。

“点画筋骨生笔端,昔人小伎不自忽”则强调了书法创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技法,也需艺术家用心去把握和运用。

“用笔临纸如用兵,敌阵深攻横驰突”将书法比作战场上的策略与战斗,生动展现了书法创作时的紧张与激烈,以及艺术家如何巧妙布局、灵活应对的过程。

“水墨淋漓无顾藉,锋毫来往轻陵捽”描绘了书法创作中墨水的自由流淌与笔触的自如挥洒,体现了艺术家在创作时的自由与洒脱。

“皂雕苍隼搏秋天,老蜃长蛟结幽窟”通过自然界的猛禽与海洋生物,进一步比喻书法作品的气势与意境,展现了书法艺术的宏大与深远。

“李唐末年天下乱,剑戟纵横文艺缺”这一句,虽然提及历史背景,但主要目的是引出后文关于书法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讨论。

“钟王遗法散不传,二百年来更芜没”表达了对古代书法艺术传统逐渐流失的感慨,强调了传承的重要性。

“卧豪侧管不到纸,狐渡春冰轻窸窣”描述了书法创作中对工具与材料的精细使用,以及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专注与谨慎。

“寻踪貌影见形似,坐拟前人已超越”强调了在学习与模仿前辈的基础上,能够有所创新与突破,展现出个人的艺术风格。

“秃尽南山千兔毫,妙绝曾无一毛发”表达了对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工具的极致利用与对技艺的不懈追求。

“西台老李得古意,挥洒工夫通恍惚”赞扬了李西台(即李公麟)在书法艺术上的深厚造诣与独特风格。

“昔闻已觉心思启,今见顿使蒙蔽发”表达了对李西台作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其艺术成就的敬仰之情。

“缥襮欲卷更复开,明发临风到华月”以自然景象结束,寓意着艺术作品如同月光下的美景,既令人向往又充满神秘感,同时也暗示了艺术创作与欣赏的无限可能。

综上所述,《书李西台诗帖》通过对书法艺术的多维度描绘,不仅展现了书法的美学价值,也反映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精神追求与艺术创新,是一首富有深度与广度的诗作。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