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久忽闻樵,见视一笑喜
出处:《奉陪王少监朝请游南涧宿山寺步月二首 其二》
宋 · 释德洪
单衣喜和风,诗眼爱空翠。
野亭亦翛然,散坐聊倦倚。
坐久忽闻樵,见视一笑喜。
那知深林外,曲折见流水。
幽光弄绀碧,春色泼秀气。
去为千顷泽,堤柳相妩媚。
月光方下彻,浮空见赪尾。
投砾戏惊之,扑摝沙禽起。
归途望林壑,烟霭隔山寺。
便如斜川游,岁月亦相似。
野亭亦翛然,散坐聊倦倚。
坐久忽闻樵,见视一笑喜。
那知深林外,曲折见流水。
幽光弄绀碧,春色泼秀气。
去为千顷泽,堤柳相妩媚。
月光方下彻,浮空见赪尾。
投砾戏惊之,扑摝沙禽起。
归途望林壑,烟霭隔山寺。
便如斜川游,岁月亦相似。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林月夜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首句“单衣喜和风”便奠定了全诗轻松愉悦的基调,春风拂面,轻衣随风,诗人的心情也随之舒畅。接着,“诗眼爱空翠”,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热爱溢于言表,空中的翠绿仿佛成了他诗歌灵感的源泉。
步入山野小亭,诗人“散坐聊倦倚”,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求片刻的宁静与放松。突然,一声樵夫的呼唤打破了这份宁静,诗人“见视一笑喜”,这份意外的惊喜增添了诗篇的趣味性。随后,诗人通过“那知深林外,曲折见流水”这一转折,引出了一条蜿蜒的溪流,水光粼粼,春色盎然,充满了生命力。
“幽光弄绀碧,春色泼秀气”两句,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水光与春色赋予了动态与情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鲜活。水光在深邃的碧绿中跳跃,春色如同泼墨一般,渲染着周围的环境,展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去为千顷泽,堤柳相妩媚”描绘了溪流汇入广阔湖泊的景象,堤岸上的柳树轻摇,与湖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随着月光的逐渐下落,湖面上泛起了红色的光芒,“月光方下彻,浮空见赪尾”,这不仅是对月色美景的描绘,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最后,“投砾戏惊之,扑摝沙禽起”通过一个小插曲,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处,砾石投入水中惊起了沙禽,它们扑打着翅膀飞起,为静谧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气。诗人归途所见的“林壑”、“烟霭”、“山寺”,以及“斜川游”的比喻,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山林月夜的美景与诗人的情感巧妙融合,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