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生如见此,未免也醺酣
赋诗情莫倦,中酒病先甘。
国色浑无对,天香亦不堪。
遮须施锦障,戴好上瑶簪。
苞拆深擎露,枝拖翠出蓝。
半倾留粉蝶,微亚摘宜男。
邻妓临妆妒,胡蜂得蕊贪。
忽翻晴吹动,浓睡晚烟含。
话别年经一,相逢月又三。
遣吾挦白发,为尔换新衫。
池馆邀宾看,衙庭放吏参。
仙娥喧道院,魔女逼禅庵。
乱折窠难惜,分题韵更探。
歌欢殊未厌,零落痛曾谙。
谷雨供汤沐,黄鹂助笑谈。
颜生如见此,未免也醺酣。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艳绝:极美的。百花:各种花。
惭:感到惭愧。
合面南:面向南方。
赋诗:吟诗作赋。
国色:最美的颜色。
天香:天赐的香气。
不堪:无法承受。
遮须:遮盖花朵。
锦障:锦绣帘幕。
瑶簪:珍贵的玉簪。
苞拆:花瓣展开。
翠出蓝:绿色超过蓝天。
半倾:半开。
宜男:一种植物名,象征多子。
邻妓:邻家女子。
胡蜂:蜜蜂。
晴吹:晴天的风。
晚烟:傍晚的烟雾。
年经一:已过一年。
月又三:又过了三个月。
挦白发:拔白发。
换新衫:换新衣。
池馆:池塘边的馆舍。
衙庭:官府庭院。
仙娥:仙女。
喧道院:喧闹道院。
魔女:魔幻般的女子。
乱折:随意折花。
难惜:舍不得。
韵更探:探索韵律。
歌欢:歌声欢快。
零落:凋零。
痛曾谙:心痛的经历。
谷雨:节气名,雨水充足。
汤沐:沐浴。
黄鹂:黄莺。
颜生:颜回般的人物。
醺酣:陶醉。
翻译
她的美丽让百花都自愧不如,她在花丛中面向南方。吟诗作赋,情感饱满不觉疲倦,即使醉酒也甘之如饴。
她的姿色无人能及,连天香也无法与她相比。
需用锦绣帘幕遮掩,头上插上珍贵的瑶簪。
花瓣在晨露中悄然绽放,绿叶拖曳着翠色超出蓝天。
半开的花朵吸引着粉蝶,微微低垂似乎等待采摘。
邻家女子对着她的妆容嫉妒,蜜蜂贪婪地采蜜。
忽然一阵晴风吹过,晚烟中她的美更加朦胧。
分别已有一年,重逢时又过了三个月。
让我为你拔去白发,换上崭新的衣衫。
邀请宾客观赏池馆,让官吏们暂时放下公务。
仙子在道院中喧闹,魔女也靠近禅庵窥视。
尽管随意折花,但舍不得破坏这美景。
共同探讨诗词的韵律,歌声欢愉仍未尽兴。
花朵凋零让我心痛,谷雨时节沐浴,黄鹂鸟助我谈笑。
如果颜生能见到这情景,恐怕也会沉醉其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牡丹十六韵》,通过对牡丹花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情感和高雅品味。
“艳绝百花惭,花中合面南。”开篇即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牡丹的非凡姿色,它在众花之中独树一帜,仿佛与阳光共舞。牡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色,其美丽无比令人赞叹不已。
“赋诗情莫倦,中酒病先甘。”诗人在对牡丹的描绘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体验,通过赋诗和饮酒来表达对美好事物无法餍足的情怀。这里的“中酒”可能指的是在赏花时伴随的宴席或是诗人个人的小酌。
“国色浑无对,天香亦不堪。”牡丹以其独特的姿色和香气而成为无可比拟的存在,它的美丽超越了常人所能理解的范畴。这里强调了牡丹作为国色的特殊地位。
“遮须施锦障,戴好上瑶簪。”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如用锦障遮掩、佩戴珍贵的瑶簪,展现了对美丽事物的精致打理和尊崇之情。
“苞拆深擎露,枝拖翠出蓝。”牡丹花瓣层层叠加,如同深邃的水面,枝条间透出的绿意则如同天空的蔚蓝。这里通过鲜明对比强调了牡丹之美。
“半倾留粉蝶,微亚摘宜男。”诗人细致地描绘了花间蝴蝶嬉戏的情景,以及人们在赏花时细心挑选的样子,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接下来的“邻妓临妆妒,胡蜂得蕊贪。”则描绘了牡丹盛开时所引发的情感和行为,如同邻女在新婚之际对美好的期待,以及小虫对于花蕊的贪婪,这些都是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忽翻晴吹动,浓睡晚烟含。”诗人捕捉到了牡丹在微风中的摇曳和午后烟雾中沉醉的情景,这是对自然界瞬间美好的一种感受。
“话别年经一,相逢月又三。”时间的流转在这里显得格外缓慢,每一次的分别都如同过了一个春秋,而每次重逢却总是在月圆之时,这是对时光和情感深切体验的一种表达。
“遣吾挦白发,為爾换新衫。”诗人在这里似乎有着某种生活的无奈或是某种转变的心境,他愿意放下过去,就如同改变旧衣一般,迎接新的开始。
最后,“池馆邀宾看,衙庭放吏参。仙娥喧道院,魔女逼禅庵。”则是对一个宴会场景的描绘,其中包含了诗人对不同人物和空间的细腻观察。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出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这是一首集美学、哲理与生活情趣于一体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