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欣欣濮上音,丝桐还寄长卿心
出处:《再和晦之》
宋 · 邹浩
举世欣欣濮上音,丝桐还寄长卿心。
知君韶濩思千载,劲节松筠挺几寻。
万籁息时霜剑立,一灯明处夜堂深。
他年振铎收遗器,岂愧云和瑟与琴。
知君韶濩思千载,劲节松筠挺几寻。
万籁息时霜剑立,一灯明处夜堂深。
他年振铎收遗器,岂愧云和瑟与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邹浩的作品《再和晦之》,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音乐与自然、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深刻联系。诗中以“举世欣欣濮上音”开篇,将音乐之美与世间的欢愉相融合,引出下文对音乐家精神世界的探索。接着,“丝桐还寄长卿心”,借用了司马相如(字长卿)的故事,表达了音乐与高尚人格的关联,暗示音乐能寄托心灵深处的情感与理想。
“知君韶濩思千载,劲节松筠挺几寻”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音乐与历史、时间相连接,通过“韶濩”(古代音乐)和“松筠”(坚韧的松树与竹子)的意象,展现了音乐穿越千年,历久弥新的力量,同时也寓意着音乐家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万籁息时霜剑立,一灯明处夜堂深”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夜晚的寂静中,霜剑般坚定的音乐犹如独立于世,而在一盏灯火的照耀下,夜堂显得格外深邃,象征着音乐在孤独与黑暗中依然能照亮人心,传递希望与光明。
最后,“他年振铎收遗器,岂愧云和瑟与琴”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音乐传承与发扬的期待,以及对自己或后人能够像古代音乐家一样,通过音乐传达情感、智慧与道德的自信与决心。整首诗不仅赞美了音乐的艺术魅力,更体现了音乐与人性、历史、社会的深刻关联,展现出诗人对音乐价值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