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麦饭洒悲辛,不尽烟芜旧与新
出处:《上冢 其二》
宋 · 方岳
一杯麦饭洒悲辛,不尽烟芜旧与新。
地下岂无担板汉,世间但有乞墦人。
荼蘼芍药几何日,寒食清明又一春。
自是老怀多感慨,非干芳草负蹄轮。
地下岂无担板汉,世间但有乞墦人。
荼蘼芍药几何日,寒食清明又一春。
自是老怀多感慨,非干芳草负蹄轮。
注释
麦饭:粗糙的饭食,古时穷人常吃的食物。烟芜:烟雾笼罩的荒草,形容荒凉景象。
担板汉:指辛苦劳作的人,担板用来挑东西。
乞墦人:指在坟墓旁乞食的人,比喻生活极度贫困。
荼蘼:春季开花的植物,花期较晚。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一两天,禁烟火以祭祖。
感慨:深沉的感触或情绪波动。
芳草:象征美好的事物,这里可能暗指生活。
蹄轮:车轮,这里比喻生活的变迁。
翻译
一碗麦饭洒满悲伤,旧的荒草和新的烟雾无尽绵延。地下的劳苦人难道没有,世上只有向坟墓讨食的人。
荼蘼和芍药还有多少时日,寒食清明又迎来了新的一年。
这都是因为年迈的心怀太多感慨,并非是对芳草辜负了车轮的遗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悲凉与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开头“一杯麦饭洒悲辛”两句,通过麦饭的洒落来比喻生命中的苦涩和无常,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哀伤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不舍。
“地下岂无担板汉,世间但有乞墦人”这两句,则是诗人通过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当下贫困之人的慈悯来表达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受和不满。这里“地下岂无担板汉”暗示了历史上辛勤劳作的人们,"世间但有乞墦人"则是现实中仍旧存在的贫困与乞讨的景象。
“荼蘼芍药几何日,寒食清明又一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于生活节奏的无奈。荼蘼和芍药是古代常见的草本植物,这里象征着时光的流转。而“寒食清明又一春”,则是在描述一个又一个寒冷的食物禁忌日(即寒食节)到来,春天的景色再次展现,却无情地提醒人们时间在不断向前推移。
最后,“自是老怀多感慨,非干芳草负蹄轮”两句,是诗人对自己年岁渐长,心中积累了许多感慨与不满的表达。他通过“非干芳草负蹄轮”来隐喻自己的生命如同被车轮碾压的芳草一般,不再有力量去改变世界,只能默默承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社会、个人命运的深切感悟和复杂情感,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情感的抒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