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腴前臑与同甘,茄瓠朝朝满菜篮
出处:《得老》
宋末元初 · 方回
方腴前臑与同甘,茄瓠朝朝满菜篮。
万马昔从行漠北,一蓑今得老江南。
将军夜度弹筝峡,处士秋栖挂篰岩。
予夺喜嗔两堪笑,暮三何必胜朝三。
万马昔从行漠北,一蓑今得老江南。
将军夜度弹筝峡,处士秋栖挂篰岩。
予夺喜嗔两堪笑,暮三何必胜朝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方腴:形容食物丰美。茄瓠:泛指蔬菜。
菜篮:装菜的篮子。
漠北:北方的大沙漠。
蓑:蓑衣,古代防雨的斗篷。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
弹筝峡:地名,可能指有筝声的峡谷。
处士:未做官的士人。
篰岩:挂着竹篷的岩石,可能指隐士居所。
予夺:给予或夺取。
喜嗔:欢喜和愤怒。
暮三:暮年的三次。
朝三:早年的三次。
翻译
肥美的前肘肉共享美味,每天早晨蔬菜篮里都是茄子和葫芦。曾经跟随万马驰骋在大漠北,如今我只愿在江南老去。
将军深夜穿过弹筝峡,隐士秋天栖息在挂着竹篷的山岩上。
无论是得到还是失去,无论是欢喜还是愤怒,都值得一笑,因为暮年的三次选择未必就输于早年的三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南安逸的生活场景与内心的情感体验。开篇“方腴前臑与同甘,茄瓠朝朝满菜篮”两句,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和亲朋共享美食的描述,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快乐的生活态度。
然而,在“万马昔从行漠北,一蓑今得老江南”两句中,诗人却突然转换了情感色彩。昔日纷扰尘世的往事与今日安享晚年的对比,不仅彰显了诗人的生活经历,更透露出一份超脱红尘后的宁静喜悦。
接下来的“将军夜度弹筝峡,处士秋栖挂篰岩”两句,则描绘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境界。将军在夜色中通过琴声传递着某种情感,而诗人则选择了秋日栖息于深山之中的篾帐内,这些意象都在强调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最后,“予夺喜嗔两堪笑,暮三何必胜朝三”两句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诗人似乎在用这种自嘲式的语言来表达,对于人生起伏、时光易逝的无力回天的悲观情绪。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时间与内心世界的独到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