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暗里识曹刘,眼底谁为第一流
出处:《和赵章泉见寄二首 其二》
宋 · 刘宰
平生暗里识曹刘,眼底谁为第一流。
锦里正应推老杜,鲁人亦解说东丘。
骑驴颇忘推敲否,上马还能矍铄不。
此去相思君会取,菊黄梅蕊上枝头。
锦里正应推老杜,鲁人亦解说东丘。
骑驴颇忘推敲否,上马还能矍铄不。
此去相思君会取,菊黄梅蕊上枝头。
注释
曹刘:指曹操和刘备,均为三国时期著名人物。第一流:顶尖人物,最出色的人才。
锦里:指成都,杜甫曾在此居住。
老杜:指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东丘:借指杜甫的学识渊博。
骑驴:比喻创作或思考的过程。
推敲:形容写作时字斟句酌。
矍铄:形容老年人精神饱满,健壮有力。
相思:对远方人的思念。
菊黄梅蕊:秋天的景象,象征思念之情。
翻译
我一生默默欣赏曹刘的才华,眼中谁堪称顶尖人物。在繁华的锦城,应当推崇的是老杜,鲁地的人也称赞他的诗才如东丘般博大。
骑着驴时是否还忘却了写作的斟酌?骑马上路时,你还能精神焕发吗?
这次离去后,希望你能感受到我的思念,就像菊花黄、梅花盛开在枝头。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与自信的作品,诗人通过对历代文学大家的提及,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到的审美眼光。
“平生暗里识曹刘”,表明诗人在平时就已经默默地认定了曹操、刘备这两位三国时代的人物是第一流的文学大家。这里的“识”字用得恰到好处,既有深刻了解之意,又含有一种私下里对他们作品的珍视。
“眼底谁为第一流”,则显示诗人对于文学成就的个人评价,不仅限于曹刘,还有其他他心目中的第一流人物,这里的“眼底”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认知和判断。
接着,“锦里正应推老杜,鲁人亦解说东丘”,诗人提到了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老杜)以及另一个文学家东丘。此处的“推”字和“解说”表达了对他们作品的高度评价和深入理解。
“骑驴颇忘推敲否,上马还能矍铄不”,这里则透露出诗人的自信与幽默,甚至在平凡的旅途中(骑驴)也不会忘记探讨文学作品(推敲),即便是在乘坐高贵的马匹上,也依然能够保持对诗词的敏锐感觉和批评能力(矍铄)。
最后,“此去相思君会取,菊黄梅蕊上枝头”,则是一种情感流露与文学创作的预示。诗人表达了自己将要离别时的心境,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着即将开始的文艺创作,可能会以菊花、黄梅等自然景象为题材。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文学品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透露出了他对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与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