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狂妄孤臣罪有馀,三年三度挂丹书全文

狂妄孤臣罪有馀,三年三度挂丹书

宋 · 李昴英
狂妄孤臣罪有馀,三年三度挂丹书
群儿过计愁郎罢,外物浮名总子虚。
只是儒酸真面目,不题道号混樵渔。
亲朋欲语浇教醉,休与时人定毁誉。

注释

狂妄:过分自信或自大。
孤臣:孤立无援的官员。
罪有馀:罪孽深重。
丹书:古代指贬谪文书。
过计:期望过高。
愁郎:忧虑我。
子虚:虚幻,不真实。
儒酸:迂腐的书生。
道号:道士的称号,这里指身份掩饰。
混樵渔:与平民百姓混在一起。
亲朋:亲人朋友。
教醉:用酒浇愁。
时人:当时的人。
毁誉:批评和赞扬。

翻译

狂妄的孤臣罪孽深重,三年内三次接到贬谪文书。
孩子们的期望过高,让我忧虑不已,外界虚名皆为空幻无实。
我只是个迂腐的书生,不隐藏身份,与樵夫渔夫混迹在一起。
面对亲朋好友,想借酒浇愁,不再理会世人对我的评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昴英的作品,名为《闻褫阁职免新任之报二首(其二)》。从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政治态度的诗作。诗中的“狂妄孤臣罪有馀”一句,显示了诗人对自己过往言行的反思和批判,表明在政治上可能曾经有一些过激或者不当的行为,而这些行为现在看来是错误的,带来了罪责。三年的时间里,三度收到皇帝的诏书(“丹书”),这说明诗人在仕途上的波折和挫折。

“群儿过计愁郎罢,外物浮名总子虚”,则是诗人对世事的看法,他认为同僚之间互相计算,争权夺利,都不过是虚幻不实的东西。这里的“愁郎”指的是年轻有为的人,他们纷纷扰扰于功名利禄,却往往落得空欢喜悦。

诗中的“只是儒酸真面目,不题道号混樵渔”,表明诗人在这些世俗的纷争中保持了自己的本色,未被污染,而“不题道号”则意味着诗人对名利没有过分追求,宁愿淡泊明志。

最后,“亲朋欲语浇教醉,休与时人定毁誉”,表达的是诗人希望朋友们不要太计较世间的毁谤和赞誉,应当保持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这些身外之物。这里的“浇教醉”可能是指通过饮酒来忘却烦恼,而“休与时人定毁誉”则是在劝诫不要跟随世俗之见去评价他人。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仕途上的挣扎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名利的超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