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既是真栋梁,天子何不用是扶明堂!
出处:《孤松叹》
元末明初 · 王冕
孤松倚云青亭亭,故老谓是苍龙精。
古苔无花护铁甲,五月忽听秋风声。
幽人恐尔斧斤辱,独傍孤根结茅屋。
月明喜看清影摇,雪冻却愁梢尾秃。
昨夜飞霜下南海,山林草木无光彩。
起来摩挲屋上松,颜色如常心不改。
幽人盘桓重慨慷,此物乃是真栋梁。
呜呼既是真栋梁,天子何不用是扶明堂!
古苔无花护铁甲,五月忽听秋风声。
幽人恐尔斧斤辱,独傍孤根结茅屋。
月明喜看清影摇,雪冻却愁梢尾秃。
昨夜飞霜下南海,山林草木无光彩。
起来摩挲屋上松,颜色如常心不改。
幽人盘桓重慨慷,此物乃是真栋梁。
呜呼既是真栋梁,天子何不用是扶明堂!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孤独的松树,它高耸入云,亭亭玉立,被老人们视为苍龙的化身。古苔覆盖其身,虽无花朵装饰,却如铁甲般坚韧。诗人惊讶于五月间竟听到秋风之声,暗示松树生命力顽强。
诗人担心有人会以斧斤伤害这棵松树,因此在它旁边盖起茅屋,以便守护。月光下,松影婆娑,雪中它依然挺拔,只是担忧枝梢可能因严寒而凋零。一夜飞霜从南海而来,山林失去生机,而松树的颜色依旧如故,坚贞不渝。
诗人感慨万分,认为这孤松实为栋梁之材,理应支撑国家殿堂。然而,尽管它是真正的栋梁,现实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任用。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忧虑,以及对统治者未能识才用才的批评。整首诗寓言深刻,借孤松抒发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