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门抹青红,过者必反顾
风雨不足凭,零落污黄土。
斯文有正色,神指亦难数。
两汉仅自支,崔蔡已衰暮。
老龙破风雷,一跃空万古。
贾胡贫失真,而况逢其富。
坚车行大逵,往往初必忤。
要知论贤愚,岂在遇不遇。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倚门:倚靠门边。抹:涂抹。
过者:过往的人。
反顾:回头看。
风雨:风雨。
足:足够。
凭:依靠。
零落:凋零。
污黄土:变为尘土。
斯文:文雅的事物。
正色:正直之色。
神指:神明的指引。
难数:难以尽数。
两汉:汉朝。
仅自支:勉强支撑。
崔蔡:历史上的名人。
衰暮:晚年。
老龙:比喻有力量的人物。
破风雷:突破风雷。
贾胡:古代对商人的称呼。
贫失真:在贫穷时失去真实。
坚车:坚固的车辆。
大逵:宽阔的大道。
忤:违背,阻碍。
论:评判。
贤愚:贤能与愚笨。
遇不遇:遇到或不遇到的机会。
翻译
倚着门涂上青红的颜色,过往的人一定会回头看。风雨不足以作为依靠,最终只会化为尘土。
文雅的事物有其正直之色,神明的指引也难以尽数。
两汉时期仅能勉强支撑,崔蔡等名士已步入晚年。
老龙突破风雷,一跃便跨越万世。
商人贾胡在贫穷时失去真实,更何况在富有时。
坚固的车辆行驶在宽阔的大道上,起初往往会遭遇阻碍。
要知道评判贤愚,关键并不在于是否遇到机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作品,名为《和林夫读老泉先生上欧阳公书韵》。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古代文化遗产的珍视,以及对于时光易逝、英雄难再的深切感慨。
“倚门抹青红,过者必反顾。”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景象,门前生长着青草和红花,即使是匆忙行走的人,也忍不住驻足回首。这里青红的色彩象征着生命力与活力,而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则反映出人类对于美好时光难以忘怀的情感。
“风雨不足凭,零落污黄土。” 这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描写。风雨虽然强烈,但终究无法改变大地的颜色;而那些零落的花瓣,则被泥土所掩埋。这表明了时间和自然力的力量,以及一切美好事物最终都会消逝。
“斯文有正色,神指亦难数。” 这里诗人谈到的是文化遗产,斯文即是古代文献、学问等文化遗产,它们有着自己的正统颜色,即价值和地位。神指则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里的意思可能是说,即使是超自然的力量,也难以计算或衡量这些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两汉仅自支,崔蔡已衰暮。” 这句话中提到了中国古代的两汉时期,以及后来的文人如崔骃、蔡琰等。这里诗人感慨的是,连那些辉煌的文化遗产和伟大的文学成就,也随着时间而渐渐衰败。
“老龙破风雷,一跃空万古。” 这两句则充满了动态美。老龙可能象征着经验丰富、力量强大的诗人或者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贾胡贫失真,而况逢其富。” 这里可能是在说,即使是那些声名狼藉的人物(贾胡),在贫穷落魄的情况下也难以保持自己的本真;更何况是那些富有而又得意忘形之人。
“坚车行大逵,往往初必忤。” 坚固的车辆行驶在宽阔的大道上,这里的意思可能是在说,即使是最坚韧不拔的事物,也会遇到最初的困难和挫折。
最后,“要知论贤愚,岂在遇不遇。” 这句话则是在探讨如何评价一个人是否贤良或愚蠢。这并非仅在于个人的遭遇,而是更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诗人可能是在强调,不同的人生际遇背后的价值判断。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种文化反思,诗人通过对古代文物、自然景观、历史人物等的描写,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英雄辈出的感慨,以及对于如何评价个人和事物本质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