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君意气本清真,冰簟藤床对绿筠
我来解带虚堂前,满庭苍霭秋飒然,羡君丛竹琼阑边。
能使子奠看不足,娟娟翠袖笼寒玉。
蓊郁光浮缃帙青,檀栾色泛金尊绿。
劝君斟竹叶,为君歌竹枝。
清阴疏影何离离,棋声琴韵宜风吹。
莫言节苦夏虫避,莫道丛卑凤不至。
龙去须惊化杖时,雪深方见凌云器。
君家缥管有辉光,篇翰长悬汗竹香。
赋就仙声来嶰谷,梦回明月在潇湘。
七贤扫径堪为友,狂来潦倒非关酒。
最爱堂空客散后,山童剥笋敲茶臼。
怜君意气本清真,冰簟藤床对绿筠。
从今日日相过熟,看竹何须问主人。
鉴赏
这首《丛竹歌为黄敦柱年丈赋》由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通过对丛竹的描绘,展现了竹子坚韧不拔、清雅脱俗的品格,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开篇“火旗焰焰行高天,迸泉驱汗气如烟”,以火旗和泉水的动态形象,营造出一种热烈而生机勃勃的氛围,仿佛在赞美竹子在高天烈日下的坚韧与活力。接着,“我来解带虚堂前,满庭苍霭秋飒然”两句,诗人亲自来到竹林前,感受到满庭的苍茫秋意,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意境。
“羡君丛竹琼阑边”一句,诗人对竹子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将竹子比作琼阑,既表现了竹子的美丽,也表达了对竹子高洁品质的敬仰。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娟娟翠袖笼寒玉”、“蓊郁光浮缃帙青”、“檀栾色泛金尊绿”等细腻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竹子的形态之美和色彩之美,同时借竹子的形象,寄托了对友人黄敦柱的深厚情谊。
“劝君斟竹叶,为君歌竹枝”两句,诗人以竹叶和竹枝为媒介,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敬意。随后,“清阴疏影何离离,棋声琴韵宜风吹”两句,通过描绘竹林中的清幽景象和棋琴之声,进一步渲染了宁静和谐的氛围,体现了诗人与友人共享自然之美的愉悦心情。
“莫言节苦夏虫避,莫道丛卑凤不至”两句,诗人以夏虫和凤凰为例,强调了竹子虽处卑微之地,却能吸引高贵之物,象征着竹子的高洁品质不受环境影响。接下来,“龙去须惊化杖时,雪深方见凌云器”两句,通过龙和雪的比喻,进一步赞美了竹子的坚韧与高远追求。
“君家缥管有辉光,篇翰长悬汗竹香”两句,诗人赞美黄敦柱的才华和作品如同竹子一般,具有光辉和持久的影响力。最后,“赋就仙声来嶰谷,梦回明月在潇湘”两句,通过仙声和明月的比喻,表达了对黄敦柱作品艺术魅力的赞赏以及对其创作灵感的向往。
“七贤扫径堪为友,狂来潦倒非关酒”两句,诗人以七贤为典故,表达了对黄敦柱高尚人格的推崇,并暗示其创作状态并非依赖酒的刺激。最后,“最爱堂空客散后,山童剥笋敲茶臼”两句,描绘了竹林中宁静的夜晚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竹林生活的喜爱和对与友人相聚时光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丛竹的生动描绘和对友人的深情赞颂,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艺术美和人格美,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友情、自然和艺术的深刻感悟。